抖音号:wenzhu32190IP属地:河南
最新作品发布时间:2025-11-10 21:50
##中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周深演唱《天海一心》
#美丽矿山(铅锌矿)秋天,丰收的季节!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七天工程之新“天津桥”复原工程正在施工中……
#孤独的山里人:秋收季节,儿女们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老人趁着天好,不停的在田间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农村人的日常。
#铅锌矿(洞采)开采现场。
#洛阳:定鼎门遗址,天街的高粱熟了……
#合峪镇:隶书于洛阳市栾川县,东与嵩县木植街相邻,南与嵩县车村镇,西与庙子镇接壤,北与嵩县旧县镇交界,行政区域310.4平方公里,海拔1736米。 栾川合峪兰花(即栾川蕙兰)是洛阳市栾川县合峪镇的特色产业,以种植、交易和文旅融合发展著称。 合峪镇拥有百年蕙兰种植历史,2022年建成占地420亩(文化产业园)目前标志化兰棚达60个,培育精品蕙兰品种300余种,栽植量超10万盆,2023年园区交易量突破3亿元,产品远销国内18个省份及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 2021年栾川蕙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连续下雨:全长467公里的洛河,汹涌彭拜,一泻千里。震撼!壮观!
#三涂山:别名涂山,会稽、位于洛阳市嵩县西北伊河北岸,主峰女几山因禹妻涂山氏女娇得名,该山为夏禹时期祭天神山。周边发现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推测为涂山氏部落遗址。其地形属熊耳山东端,伊水经流形成三涂山险要,周武王营造洛邑时曾望祭此地。 据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期间在此迎娶涂山氏女娇后,召开“涂山之会”确立夏王朝统治权威《左传》载禹杀防风氏事件即发生于此。
#水彩动漫:水生物完美结合!
#一场秋雨,洛河咆哮,诉说着千年帝都与河洛文化的交融。 一只白鹭,矗立在岸边,宛如天仙,瞬间风光无限!
#中华第一黄连木 中华第一黄连木位于洛阳市,嵩县何村乡,昌岭村,北王岭西南山神庙旁,树龄约2200年,树高26米,距地面一米处围经880cm。树干高一米处分8个大小粗细不等的主枝,围经分别为340cm、76cm、130cm、140cm、86cm、130cm、120cm、150cm。冠幅24—25米 该树枝叶繁茂,树冠圆满,冠荫似伞,根部裸露,树枝奇特,蔚力壮观。周边村民奉为“神树”2007年5月9日《河南日报》第二版刊文称:该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株黄连木古树。2021年10月被评为洛阳十大最美古树。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据《栾川县志》记载,伊河又称伊水,古之鸾水。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岳滩地区注入洛河,与洛水汇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平方公里。
#矿山一角(花岗岩石材)
#登应天门—紫薇观。听:秋雨声!
#七夕: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隔窗相望—翠云阁 翠云阁位于洛阳市翠云峰森林公园,坐落于定鼎北路与邙岭大道交叉口,为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北端的制高点。其主题建筑9层,,高度59.9米,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设计风格与定鼎门,应天门、天堂、明堂等隋唐洛阳城标志建筑保持一致。 翠云阁为城市观景平台,提供俯瞰洛阳城市的视野,并与牡丹阁形成南北呼应,复现“邙山晚眺”历史景观。建筑内部规划设置《中华道藏》实体展馆,与周边上清宫,下清宫等道家建筑构成文化集群。
#酒是男人的魂,酒是最好的语言。 酒能是男人快乐,酒也是男人的避风港。
#今天“处暑”洛阳迎来了“狂风暴雨”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东汉至北魏时期,服饰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边疆民族的迁徒融合,也是异域色彩汇流中原。东汉官员与士人的宽袖袍服和妇女的襦裙体现了服饰的庄重与等级,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偏爱宽松飘逸的服饰。北魏鲜卑服饰与汉族服饰杂楺并存,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进一步规范化服饰,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形式,北方民族短衣打扮,渐成主流,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洛阳地区出土汉、晋、北朝陶俑类型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原人士的姿容风貌与服制特点。汉代到北朝陶俑的演变也可窥见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动。 —图片来源(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洛阳九皋山:又名(鸣皋山)它为于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930多米,自古闻名天下,距陆浑水库三公里,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恋叠翠。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中岳嵩山,古都洛阳,龙门香山等地尽收眼底。(诗经)中赞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洛阳:嵩县(石头部落) 中国传统村镇(石场村)
#天街:隋唐洛阳城中轴大街,北起皇城端门,南至外郭城正门定鼎门,由御道,八排绿植,排水沟组成。东西宽140米,南北长4200米,是贯通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的南北主干道。 天街一词本为天宫的星官名,据《史记天宫书》记载,昴、毕两星宿之间为天街。隋唐时期,隋炀帝营建洛阳,宇文恺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将洛阳城与天宫相对应,中轴大街命名为天街,天街遥对天阙(伊阙)向北经过天汉(洛河)直达太微城(洛阳皇城)紫薇宫。 洛阳天街(隋唐洛阳城定鼎门大街)的地上马蹄印,是唐代西域商旅往来留下的蹄印。 2007年考古发现,中晚唐时期的骆驼印与人的脚印,是丝绸之路商旅活动的重要见证。 2020年5月26日天街北延项目对外开放。
#记录生活:今天是特别日子“八一建军节”和战友喝点小酒,聊一聊过往,说一些家长里短,追忆青涩的军营生活。挺好!
#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戏台)与全国观众见面了。 陈佩斯这张熟悉的面孔,永远也不会忘记。
#天热:下雨也可以玩😊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陶虎子:是一种流行于汉代至南朝时期的陶瓷器,器形模仿虎形态,通常是提梁或弧形柄。其功能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作为溺器。北方人称(夜壶)二是作为盛水器。这种设计既反映了古人对虎的崇拜心理,也体现了实用器物的艺术化处理。两者考古专家还有争议。你认为是那一种? —来源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小鹏飞行汽车亮相:洛阳丹尼斯、大卫天地。
#记录生活:今天是小暑,洛阳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应朋友之约,今天在涧西区喝了一场“大酒”,因为开心,随手拍了一组照片。这也是我在涧西区生活十几年的一个缩影。 西苑路洛阳人的空调路。洛阳西苑路成夏日避暑地,西苑路以其茂密的法国梧桐树闻名,夏日里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为人遮掩烈日,洒下一片清凉,阳光透过缝隙,形成斑驳光影。慢步其中仿佛置身清凉世界。人们再这个夏日里享受安逸生活。
#洛阳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下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坝址南岸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 工程建于1991年,2009年竣工验收,总工期11年,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系统,引水发电系统组成,采用国际招标建设,集成了多项世界领先技术。 防洪与减淤: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志从60年一遇升至千年一遇,基本解除凌汛威胁。通过“人工扰沙”等技术,可保持下游河床20不淤积抬高,累计滞拦泥沙78亿吨。供水与发电;年均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下泄流量已调増至900立方米/秒。年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建设中采用中、德、意、法等多国施工模式,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荣誉。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初为泄洪排沙期。。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养生曲:背景取于《中国国花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洛阳隋唐植物园
#盛夏狂欢:洛阳城市阳台演唱会!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片尾曲欣赏!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2025年6月5日盛大开馆。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思想,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以土圭测影之法,找到了“天下之中”,即今天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基于这一规划理念,周公辅佐成王在此营建成周洛邑。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之铭文,“宅兹中国”指的就是西周王朝的统治中心——居天下之中的洛邑。自此,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汉魏洛阳城作为都城长达600年之久。从“择中立国”到“建中立极”,汉魏洛阳城都城,规划至臻至美,上承三代,下启隋唐,明清沿袭,影响东亚各国,堪称中国古代古城典范之作。
#名曲欣赏(二泉映月)
#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东一公里处,占地面积219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是洛阳加快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西周到北魏王朝,汉魏洛阳书写了1600年的历史画卷。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汉魏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之久,见证了众多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 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挂牌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重要遗产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0月,汉魏洛阳城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5年4月博物馆名称确定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期待揭开神秘的面纱,与世人见面。
#玄武门大街(原道南路)道路优化工程,双向六车道,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即将贯通,洛阳市东西向又增加一条主干道,给“玄武门”对外开放迎宾提供了交通便利。期待“玄武门”露出真容,于市民见面。
#定鼎门“天街”又增添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金灿灿的麦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洛阳市气象台2025—5—21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来这里休息吧!
#王铎故居:小时候就听说“神笔王铎”的传奇故事。王铎故居位于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王铎的宅第。 王铎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至礼部尚书,建官邸,后因战乱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 为弘扬王铎书法艺术,1998年按原貌修复重建,历时一年完成,修复后的故居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并展示明清建筑艺术。 现故居以“神笔王铎”“独尊義献”等为主题轴线,分设楷、隶、行、草书展室。成为集书法展示、明清建筑、研究与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景点。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工程新“天津桥”项目开工建设。 新天津桥位于洛阳桥以西400米,是隋唐洛阳城“七天建筑”之一,北对皇城端门,南接洛南里坊区,是连接南北两区的重要节点。 新“天津桥”桥体长666米,桥面宽18米,局部宽24米,工程将对桥墩等遗址进行保护。 复建“天津桥”能够使定鼎门—天街—应天门—紫薇城的中轴线彻底贯通,恢复隋唐洛阳城的历史格局,重塑古都风貌,提升洛阳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打造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标识。
#洛阳上阳宫:唐代皇宫,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在隋时十六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唐神都洛阳西北侧的洛水高岸,因地处紫薇城以西,故亦称西宫,其出现是隋唐洛阳城进入“两宫制”的标志。 上阳宫大致面积约8平方公里“万方朝谒,无不睹之”乃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宫。但尚未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具体面积暂无法确定。由司农卿韦弘机负责建造。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曾于此设朝听政,唐代宗李豫出生于此。“安史之乱”时上阳宫被严重破坏。此后大唐政治中心迁回长安,上阳宫亦逐渐荒废,直至唐德宗时废弃。至宋代被称为“上阳故宫” 上阳宫坐西朝东,面向日出之东方,正门为“提象门”正殿为“观风殿”。以谷水为界,分为东西两宫,两宫驾虹桥以通往来。 上阳宫共有六大组团,依据地形地势分布,分别为“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 上阳宫建筑奢华,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仙境”备受唐代帝王将相和人文墨客的吟诵。 1989—1993年中国社科院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 2013年8月洛阳在上阳宫遗址一带建设了上阳宫文化园,仅仅是当年上阳宫的一个极小的局部。
#洛阳市位于三川交汇之地,有“天下之中”之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洛阳的特点是河流众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强大的水系网络,和充沛的水利资源。 洛阳市有四大河流,滋养了洛阳的文明,分别是缠河、涧河、伊河、洛河穿城而过。还有三渠,分别是中州渠、大明渠、和铁路防洪渠,妥妥的中原“小江南”,也是北方少有的具有南方水系的北方城市。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该寺因汉明帝“永平求法”后以白马驮经而得名,现在建筑融合,中、印、缅、泰等国风格,寺内保存重要佛教文物,并与唐代名相狄仁杰存在历史关联。 文化价值:作为佛教传入后,首座官办寺院,白马寺保存了,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并长期承担佛经翻译与传播职能。寺内现存两颗释迦牟尼佛舍利,十八尊元代罗汉像等文物。成为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实证。 狄仁杰墓位于白马寺内,为一园形土丘,墓前存碑石两方,较大石方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重立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是洛阳一代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该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及“齐云塔”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万里茶道博物馆;位于中国洛阳市,依托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筑群兴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设陈列展览,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一个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 地理位置: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171号。
#风和日丽:和好友一起看了“苏羊遗址”。宜阳县跨河景观大桥。 “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面积约6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后达五米以上,是洛阳盆地史前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苏羊遗址内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址现象。发现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为主发掘出以万计的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其中不乏玉壁完整彩陶盆等珍贵文物,并发现少量大溪文化风格的遗物。同时遗址内还发现少量保存较好的碳化栗等植物遗存。 2019年10月7日“苏羊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洛阳市第一,第二批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1600余年,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 经修建后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 龙马负图寺:相传上古时期,我们的人文之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辩,阴阳不分,结绳记事的生活。其时一巨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祸害百性,伏羲见状义无反顾地纵身下河与之搏斗,经过七天七夜的较量,始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一画开天,辟浑噩之玄沌,剖清新之文明,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定人伦,正婚姻,其功之高,其道之大,实为炎黄二帝所不能,尧舜汤非可比。
#金丝贯顶:是1969年培育而成,全球仅一株,位于洛阳市王城公园。 金丝贯顶的花型是皇冠型,花蕾卵园型,花白色,花径18cm~10cm,外瓣3轮,宽大圆整,质硬,基部有紫晕。内瓣排列紧密,端部残留花药,雌蕊退化。花梗粗直,花朵直上,中花品种。 2025年4月,中国洛阳第42界牡丹文化节!顶流珍稀牡丹,金丝贯顶开启限时观赏模式。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林森桥:是洛阳历史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建于1937年,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命名,1944年被炸毁,现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森桥的修建于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有关。当时洛阳为战时行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提议成立“行都建设委员会”并下令修建跨洛河大桥。该桥于1936年2月15日动工,1937年8月建成通车,桥长380米,桥面宽6.9米是洛阳至韶关、界首、嵩县公路的重要桥梁。 林森桥建成后,成为洛阳交通的重要枢纽,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1940年洛河涨水,桥北段被冲毁100多米,1941年修复通车。1944年5月,日军进犯洛阳,为了阻止日军前进,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属工兵13团团长方松龄,于5月7日现场监督将林森桥炸毁。 林森桥不仅是洛阳桥梁史上的重要建筑,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它的修建与损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军事战略,展现了洛阳在近代历史中的变迁与发展。
#上阳宫:也可以上房揭瓦了。在灰瓦与园木台阶搭建的屋顶上,同炉煮茶,构建起立体的茶文化。穿上汉服,享受穿越时空之美。 上阳宫建筑奢华,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仙境,备受唐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吟诵,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赞曰: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白居易亦发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的感慨。也是网红打卡地!
#洛阳市地质博物馆:座落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六朝帝京孟津区,送庄镇,场馆内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一家集地质、文化、科普矿物晶体展出,研究旅游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洛阳地质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块化石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千万年的沧桑巨变,更是地球自身的演化史,远古海洋的遗迹,恐龙时代的脉搏,地质变化中所经历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