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号:yuyu22492IP属地:四川
最新作品发布时间:2025-11-08 08:00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也要上热门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也要上热门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我也要上热门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我也要上热门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也要上热门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我也要上热门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我也要上热门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也要上热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辕门射戟》 ----依一人之力化解一场战争,可点可赞。 东汉末年,公元196年,淮南的军阀袁术派大将纪灵率领大军攻打驻扎在小沛(今江苏沛县)的刘备。刘备兵微将寡,形势危急。然而,袁术担心驻扎在附近徐州(今江苏徐州)的吕布会援助刘备。于是,他先给吕布送去粮草和好处,要求他按兵不动。刘备也自知不敌,写信向吕布求救。吕布陷入了两难:他收了袁术的好处,不便直接翻脸。他又深知,如果刘备被袁术消灭,唇亡齿寒,自己将独力面对更强大的袁术,处境会更加危险。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吕布想出了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解决方案。 1.邀请双方:吕布同时邀请纪灵和刘备来到自己的营寨中赴宴。纪灵和刘备虽然互为敌人,但碍于吕布的情面,都硬着头皮来了。 2. 宴上摊牌:酒过三巡,吕布对众人说:“玄德(刘备),是我的贤弟。如今被诸位(指纪灵)围困,所以我特地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喜欢看别人争斗,只喜欢替人解斗。” 3. 设下赌局:吕布命手下在营寨的辕门外立起一支方天画戟(一种古代兵器),然后对纪灵和刘备说:“辕门离中军有一百五十步(约合现代207米)。我如果一箭射中画戟顶端那个小支,你们两家就罢兵休战;如果我射不中,你们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者,我吕布便联合另一方共力抗之!” 4. 辕门射戟: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拉满弓,叫一声:“着!”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只听得“嗖”的一声,那支箭不偏不倚,正中画戟顶端的小支。帐上帐下的将士们无不齐声喝彩。纪灵等人被吕布的神技所震慑,又碍于之前的约定,只好悻悻然地撤军回去了。刘备的危局就此解除。 吕布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绝世武艺,被称“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并非完全的一介武夫。他通过这场个人表演,以最小的代价(一支箭)化解了一场战争,同时保全了自己的利益。他没有得罪任何一方,反而让双方都欠了他的人情(至少表面上),维持了当时徐州地区的战略平衡。 辕门射戟是一个集历史、武勇、智慧与戏剧性于一体的经典典故,是吕布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事迹之一。
《貂蝉闭月》 ----美人计,在劫难逃。 貂蝉虽为虚构人物,却凝聚了古代文人對女性在乱世中命运与抗争的复杂想象。她的故事既折射出权谋斗争的残酷,也赋予了她超越时代的传奇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符号,貂蝉作为“红颜救国”的象征。 传说貂蝉在月下祈祷时,清风拂云,月光被遮,王允因而称赞“貂蝉之美可闭月”,成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闭月”的典故。
钩弋夫人的故事是西汉历史中一段充满传奇与悲情色彩的宫廷秘闻,与汉武帝晚年的权力更迭紧密相关。她的生平融合了神话、政治权谋和悲剧结局, 一、传奇入宫:钩弋夫人(约公元前113年-前88年),姓赵,名不详,河间(今河北献县)人。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巡狩至河间时,望气者称此地有“奇女”,武帝遂派人寻访。找到此女时,她双手紧握成拳,无人能展开。武帝亲自触碰后,她的手掌竟自然舒展,掌心握有一枚玉钩。武帝视为天意,将其纳入宫中,称“拳夫人”,后封为“婕妤”(嫔妃等级),居“钩弋宫”,故后世称“钩弋夫人”。 二、晚年得子:刘弗陵的诞生。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下皇子刘弗陵(即汉昭帝)。传说她怀胎十四个月分娩,与尧帝诞生的传说相符,武帝大喜,称其门为“尧母门”。武帝晚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其他儿子或早逝或失宠。幼子刘弗陵聪慧健壮,武帝有意立为太子,但顾虑其母年轻(当时钩弋仅二十余岁),恐重现吕后专权的局面。 三、悲剧结局:立子杀母的牺牲品。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为防外戚干政,他下令赐死钩弋夫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钩弋夫人脱簪谢罪,仍被押送掖庭狱处死。据传她临终前回头望向武帝,武帝厉声道:“快走,你活不成了!”(《史记》:“趣行,女不得活!”)。
《金屋闭来》 -----不藏无闭来。 陈阿娇(陈皇后)失宠后被汉武帝幽闭于长门宫恩宠不再的凄凉景象。 昔日的“金屋藏娇”是极致宠爱的象征,而“金屋闭来”则意味着这种宠爱已彻底断绝。金屋不再是为她而造的华美宫殿,而是囚禁她的冷宫。她从一个被珍视的“娇”客,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囚徒。从极盛到极衰,充满了巨大的落差感和悲剧色彩。 唐代许浑《白头吟》: 不来何处醉,冉冉住人间。 金屋闭来,赋乞茂陵书。 玉颜销镜里,绿鬓没镊中。 帐冷兰将烬,屏幽烛影孤。 唐代李白《白头吟》(其二) 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 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 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 唐代李白《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唐代刘皂《长门怨》(其三) 宫殿沉沉月色分, 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 不是思君是恨君。 “金屋闭来”是一个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它精准地抓住了陈阿娇人生悲剧的核心时刻,成为后世文人表达失宠、被弃、盛衰无常等主题时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经典意象。#抖音ai创作
《周亚夫之死》 -------人死后也要孝忠天子。 周亚夫是西汉的军事家,治军严明著称。立下了平定七国之乱不世之功,官至丞相,位极人臣。 他反对废除粟太子;反对封皇后的哥哥为侯,说“非刘姓不得王,非功不得候”是高祖的治国方针;认为景帝封匈奴降兵为侯是不守节操,反对无效后愤然辞职。 他因儿子为他购买了500件皇家才能使用的甲盾(仿制铠甲和盾牌),被人告发而抓,审讯官说:“君侯欲反耶”,周亚夫辩解说我买的都是冥器,怎么说谋反呢?审讯官说:“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在狱中,以绝食表示抗议,5天后,周亚夫因绝食呕血而死。 周亚夫罪在购买冥器。
《诛晁错,清君侧》 -----晁错是名字取错了? 1. 晁错的主张。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认为诸侯王(特别是吴王刘濞)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皇权。他建议汉景帝强行削减诸侯封地,加强中央集权。 2. 诸侯的反抗。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即“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晁错”)为名,联合起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3. 景帝的妥协与晁错之死。叛军势大,汉景帝一度动摇。大臣袁盎趁机进言,称杀掉晁错可平息叛乱。景帝为稳住局势,下令处死晁错(腰斩于市)。但诸侯并未退兵,反而继续进攻,暴露了其真实目的是夺取政权。 4. 结局。景帝醒悟后,派周亚夫率军平叛,三个月内击溃七国联军。此后,中央权力大幅加强,诸侯国势力被削弱。“清君侧”的实质表面上是为君主清除身边“奸臣”,实则是反抗中央的借口。后世类似叛乱(如明代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常沿用这一口号。晁错成为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下的牺牲品,反映了改革派在政治斗争中的风险。
《细柳营》 ------治军之严莫过于周亚夫。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南侵,长安告急。汉文帝派三路军队驻守京畿要地: 宗正刘礼驻守霸上(今西安东)、祝兹侯徐厉驻守棘门(今咸阳东北)、河内守周亚夫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之子,以治军严谨著称。 汉文帝视察细柳营,行至细柳营时,看见将士身披铠甲,刀出鞘、弓满弦,如临大敌,戒备森严。文帝先行官至营门高喊:“天子将至!”守门都尉答:“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文帝抵达后仍被阻门外,只好派使者持节(符节)向周亚夫传诏,周亚夫才下令开门。守门士兵提醒皇帝随从:“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文帝车队便缓辔慢行。周亚夫身着戎装,手持兵器拱手行礼:“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劳军结束后,群臣震惊于周亚夫的“无礼”,汉文帝却感慨道:“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汉文帝终生牢记此事,临终前告诫太子刘启:“国有难,可用周亚夫。”后来七国之乱时,周亚夫果然率军平定叛乱,延续了汉室江山。 “细柳营”成为治军严明的代名词。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种美食,后福、馄饨。猜猜后福是什么?😂😂😂
《霸王别姬》 ----- 骗人眼泪的千古绝恋。 项羽在帐中听到四面楚歌,大惊失色,叹息道:“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吗?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楚人?” 他意识到大势已去,无法入眠,起身在帐中饮酒。面对他最爱的美人虞姬和常年陪伴的坐骑乌骓马,项羽百感交集,慷慨悲歌,吟唱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运不济,乌骓马也不再奔驰。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又该把你怎么办呢?)表达了英雄在末路时,对自己爱马和爱妃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感。 虞姬的结局,《史记》只写道“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唱了几遍,虞姬在一旁应和)。但后世的艺术创作(如京剧、文学作品)为这个悲剧故事增添了最关键的一笔: 相传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让他再无牵挂地突围,在唱完和歌之后,拔剑自刎于项羽面前。这一举动,将故事的悲剧性推向了顶峰,也成就了虞姬忠贞、刚烈的形象。 项羽最终成功突围,但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赠送了乌骓马,在乌江边自刎而死,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项羽是那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算顶天立地、千古奇人。 虞姬却不是那虞姬,虞姬死于剧情,也流芳千古。😂😂😂 #抖音ai创作
《四面楚歌》 ------ 四面楚歌是一首歌。 此成语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历史典故,比喻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夜间,刘邦让汉军唱起楚地(项羽的故乡)的民歌。项羽听到后大惊失色,以为楚地已被刘邦占领,军中士兵也因思乡而士气溃散。最终项羽战败,在乌江自刎。 孤立无援:形容身处绝境,得不到外界支持。内外交困:不仅外部敌人围攻,内部也面临崩溃(如士气低落、众叛亲离)。 多用于形容军事、政治、商业或个人处境中的极端困境。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危机四伏同义。 抖音ai创作
《金坛拜将》 ------以礼待贤臣,以忠报龙恩。 “金坛拜将”一词蕴含着深厚的古代礼仪文化底蕴,主要指古代帝王设立土坛、以隆重仪式任命将领的重大典礼。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设坛场,斋戒,具礼,正式拜韩信为大将。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彰显君王对将领的极度重视与信任;鼓舞军队士气。 代表君主的重视和信任、人才的尊崇与重用、平定天下的雄心。 “金坛拜将”超越了其历史事件本身,成为一种丰富的意象:君主重视与信任的象征 ,仪式本身庄严隆重,是君主对将领能力高度认可并赋予极大兵权的象征。人才尊崇与重用的体现:意味着对贤能之士的发现、尊重和破格提拔,如韩信从普通军官跃升为大将军。平定天下与建功立业的起点:常预示着国家将倾力应对重大挑战,如刘邦拜韩信后开启了楚汉战争的新局面。音ai创作
《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器活了。 马踏飞燕是1969年出土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一件东汉青铜器,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它的正式考古学名称是“东汉铜奔马”。但因为它生动的造型,民间更广泛地称其为“马踏飞燕”或“马超龙雀”。 造型描述。一匹体格健硕、姿态优美的骏马正在飞速奔驰。它三足腾空,唯一着地的右后蹄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那只飞鸟回首惊望,仿佛诧异于何以被骏马追上并踏在脚下。 艺术与科学价值。动态瞬间的捕捉: 工匠完美捕捉了天马行空、风驰电掣的一刹那,将奔马的速度与激情凝固成了永恒。整个造型极具动感和平衡感。力学平衡的奇迹: 马身的重心完全集中在踏于飞鸟的那一只蹄子上,飞鸟既起到了固定支撑的作用,又巧妙地烘托出骏马凌空飞翔的意境,设计极为精妙。 它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现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象征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寓意着“腾飞”与“超越”。 人们引申出了“马踏飞燕”的成语含义,用来形容迅猛非凡、速度极快。就像雕塑中的骏马,快得能踏着飞燕前进。一骑绝尘、领先同行。象征着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无人能及。气势如虹、势不可挡。形容一种奔腾向前、不可阻挡的气势。 关于马蹄下的鸟究竟是什么,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燕子、龙雀、鹰隼、乌鸦等多种说法),因此这件文物也有“马超龙雀”等别名。但无论哪种说法,其“天马行空、迅疾如风”的核心意象是没有改变的。 #幻彩马山景
《指鹿为马》 -----指鹿为鹿者死。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权臣赵高篡权跋扈、混淆黑白,指鹿为马,乱杀皇帝的忠臣。 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间,丞相赵高野心膨胀,企图篡夺皇位。但担心群臣不服,于是设计试探朝廷官员的立场。他命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却故意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道:“丞相错了吧?这明明是鹿。”赵高便借此询问群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部分官员畏惧赵高权势,附和说是马;部分正直官员坚持说是鹿;另有官员沉默不语。 事后,赵高对声称是鹿的官员加以迫害,而附和者则被视为同党。这一事件成为赵高铲除异己、巩固权力的手段。 颠倒黑白,讽刺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行为。权力腐蚀,揭露强权之下真理被压制的现象。政治试探,映射通过荒谬事件测试他人忠诚的权术手段。
《仲父之死》 ----终成虎狼名,岂知仲父功。 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但受“嫪毐之乱”影响,吕不韦被赐死。 吕不韦为摆脱与太后赵姬的私情牵连,将门客嫪毐假扮为宦官送入宫中。后嫪毐与太后私通并势力膨胀,甚至发动叛乱(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平定叛乱后,追究吕不韦举荐嫪毐的责任。 秦始皇13岁登基,吕不韦为实际掌权人,8年后秦始皇亲政,意图收回大权,而吕不韦长期把持朝政、门客众多,引起秦王忌惮。 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主张“君虚臣实”,与秦始皇的集权理念相悖。当时最著名的史书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修订的《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使得“春秋”一词带有了“经典”、“史鉴”、“微言大义”的崇高含义。吕不韦借用此名,既有“记载历史、总结规律”的意思,也暗含了想与孔子《春秋》媲美、成为一代经典的野心。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命其返回封地洛阳。但吕不韦在封地仍与六国使者频繁往来,引起秦始皇警觉。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写信斥责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随后下令将吕不韦全家流放蜀地。吕不韦畏惧更严重的惩罚,饮鸩自杀。 吕不韦的遭遇,被视为帝王权术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典范。#抖音ai创作
《奇货可居》 -----本已富可敌国,奈何想法太多。 奇货可居本指把稀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作为资本,以博取更大的名利。今常用来形容挟持某种专长或有价值的东西作为筹码,以谋取私利。吕不韦“政治投资”彻底改变了秦国的王位继承序列,间接影响了嬴政(秦始皇)的诞生,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1.发现“奇货”: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禹州)的大商人,常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他在邯郸遇到了在赵国充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又名子楚)。异人是当时秦国太子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不受宠的儿子,被送到赵国,处境十分窘迫。 吕不韦以商人精明的眼光看到异人后,发出了著名的感叹:“此奇货可居也!”(这是件稀有的货物,可以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卖出!) 2. 进行投资: 吕不韦决心进行一场巨大的政治投资。他先去拜访异人,承诺要帮助他改变命运,回到秦国成为继承人。然后,他亲自前往秦国进行游说和公关。 他的计划核心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用重金贿赂,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嫡子(异人有了继承权),并让华阳夫人去吹“枕边风”,最终使安国君立异人为继承人。 3. “囤积”与“升值”: 吕不韦还将自己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赵姬)送给了异人,后者生下了儿子嬴政(秦始皇)。 后来,秦赵交战,吕不韦助异人逃回秦国。安国君(秦孝文王)即位后不久便去世,异人顺利继位,成为秦庄襄王。 4. 收获暴利: 异人即位后,没有忘记吕不韦的功劳,任命他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从此从一介商人一跃成为秦国权倾朝野的显赫人物,实现了巨大的政治回报。 #抖音ai创作
《沙丘悲歌》 -----子如父愿,其悲也歌。 “沙丘悲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桩宫廷悲剧。公元前295年 地点: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 1. 赵武灵王的退位与分权: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在壮年时(公元前299年)将王位传给幼子赵何(赵惠文王),自称为“主父”,意图让儿子主持内政,自己专心对外征伐。 2. 继承人选择的祸根:赵武灵王的长子原是公子章,后废长立幼,改立赵何。这为兄弟争权埋下伏笔。 3. 父亲的怜悯与犹豫:晚年赵武灵王见长子公子章向弟弟赵惠文王跪拜,心生愧疚,企图将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摇摆不定的想法引发了国内政治动荡。 4.沙丘悲歌。赵惠文王的重臣相国肥义坚决维护王权统一,拒绝了赵武灵王的分地提议。公子章与其相田不礼趁机发动政变,假传赵武灵王命令召见赵惠文王。肥义代王前往,被杀,政变阴谋暴露。赵惠文王的势力(以公子成和李兑为首)迅速反击,击败并诛杀了公子章。公子章逃入赵武灵王居住的沙丘宫寻求庇护。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沙丘宫,诛杀公子章后,因惧怕赵武灵王事后追究他们的兵变和弑君(公子章)之罪,遂决定围困沙丘宫,不予解围。他们将赵武灵王独自围困在宫内长达三个月,断粮断水。赵武灵王一代雄主,最终在宫内掏鸟窝、抓雏鸟充饥,仍被活活饿死。
巜合纵连横》 ----鬼谷子同门师兄,明争明斗 苏秦与“合纵”。 战国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断东出侵略山东六国(崤山以东),各国都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苏秦游说六国,指出单个国家无法与秦国抗衡,唯有联合才有生路。他成功地让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达成同盟,并佩戴六国相印,任命 “纵约长” 。合纵联盟一度成功抑制了秦国的东进势头长达十五年,使秦国不敢轻易出函谷关。但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各国地理远近不同,受秦威胁程度不一,利益诉求也不同(例如,齐、楚与秦并不直接接壤)。秦国利用“连横”策略不断分化、离间、贿赂各国,导致合纵联盟多次瓦解后又重组,最终难以持久。 苏秦最终在齐国被刺杀。虽然他死后合纵战略依然被其他策士(如信陵君)多次运用,但再也未能形成他时期那样稳固的联盟。 张仪与“连横”。 为了打破苏秦构建的合纵封锁,秦国需要一种策略来瓦解东方联盟。张仪为秦国服务,其策略是“破纵为横”。他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恐惧和贪欲,威逼利诱,逐个击破。对魏国连续军事打击后迫使魏国退出合纵,事秦。对楚国以割让“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欺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待楚齐断交后,张仪狡辩说只承诺了“六里”。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却在丹阳和蓝田两次遭遇惨败,国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此举成功地破坏了齐楚联盟,为秦国东进扫清了最大障碍。张仪的连横策略极其成功,有效地瓦解了合纵联盟,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策略体现了“远交近攻”的雏形。 #春秋下山影
《鬼谷神言》 ----不听师傅言,作死在眼前。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隐居在鬼谷,他门下出了许多左右战国局势的学生,庞涓与孙膑两人一同拜在其门下学习兵法,曾是关系密切的同窗好友,孙膑(本名孙伯灵)在才华和悟性上更胜庞涓一筹。后庞涓请孙膑下山,师傅不同意,说如果下山各事其主,不能共事一主,否则要害了自己。最后鬼谷子言中。 庞涓害孙膑(膑刑之祸)。庞涓先下山,到了魏国并被魏惠王拜为大将,声名显赫。但他深知才能不及师弟孙膑,害怕孙膑下山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便设计将孙膑骗到魏国。庞涓表面上热情接待,背地里却捏造罪名,诬陷孙膑通敌,借魏惠王之手对孙膑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使其终身无法行走)和黥刑(在脸上刺字),目的是让他无法出仕为官,并羞辱他。 孙膑正因为受了此刑,后世才称他为“孙膑”。 孙膑诈疯脱身。孙膑受刑后,起初并不知道是庞涓所为。后来他得知真相,为了活命和复仇,开始装疯卖傻,吃猪粪、睡猪圈,让庞涓以为他真的精神失常了,从而放松了看管。最终,在墨子弟子禽滑厘的帮助下,孙膑秘密逃出魏国,到了齐国。 马陵之战。341年,魏国又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再次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孙膑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扑魏都大梁。庞涓只得撤军回援。孙膑利用庞涓急于雪耻、轻视齐军的心理,使出了著名的“增兵减灶”之计,命令军队进入魏地后,第一天挖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只剩三万。庞涓追击时看到灶坑日益减少,大喜道:“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我早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才三天,士兵就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率轻装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 孙膑计算其行程,判断庞涓日暮时分必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一说在今河南范县)。马陵道狭窄,两旁多险阻,孙膑布下重重埋伏,并在一棵大树上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当庞涓夜间赶到树下,举火看字时,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大势已去,叹道:“遂成竖子之名!”(竟然让这小子成名了!)于是拔剑自刎。齐军乘胜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抖音ai创作
《卧薪尝胆》 ----昔日我为你尝便诊病,今日我取你狗头雪耻。 1. 兵败求和。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惨败,被迫率残兵退守会稽山。为保全越国,他接受大臣文种建议,向吴王夫差求和,并亲自携妻子赴吴国为奴。 2. 忍辱为奴。 勾践在吴国沦为夫差的奴仆,从事低贱劳役(如牵马、扫墓),甚至尝夫差粪便以表“忠心”。三年后,夫差认为勾践已彻底臣服,将其释放回越国。 3.卧薪尝胆。返回越国后,勾践立志复仇。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提醒自己勿忘屈辱。尝胆:每日舔尝苦胆,时刻铭记亡国之痛。励精图治:重用文种、范蠡等贤臣,发展农业、训练军队,推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 4.最终复仇。经过长期准备,越国国力恢复。公元前473年,勾践趁吴国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发动突袭,灭亡吴国,夫差自刎而死。#抖音ai创作
《三人分两桃》 ----死于荣辱 齐国国相晏婴为帮助齐景公铲除三名朝中异己重臣,设计二桃分三人,果然三人中计,均自杀身亡。 六个“仙桃”已给分给国君、晏婴等四人,还剩二桃,晏婴说应分给三位重臣,三人自己陈述功劳,看谁功劳大,谁大桃就分给谁。 第一功:公孙接。率先起身,取走一桃。表功: “我曾独自搏杀野猪,后又徒手打死猛虎。像我这样的勇武和功劳,完全可以独自吃一个桃子,不必与他人分享。” 第二功:田开疆。紧接着起身,取走了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桃子。 表功: “我曾两次率领军队击退来犯的大军,守护了国家的疆土。我的战功,也配得上独自吃一个桃子。” 第三功:古冶子。看到桃子被取尽,愤怒地拔剑而起,要求二人归还桃子。表功: “我曾追随君主渡黄河,一只大鼋(yuán,一种大鳖)叼走了拉车的马,将车拖入激流。当时我年纪尚轻,不会游泳,却逆流潜行百步,又顺流追赶九里,最终斩杀大鼋,救回马匹。当我左手提着马尾,右手抓着鼋头,从水中跃出时,岸上的人都惊呼是河神现身。像我这样拯救君主于危难之中的功劳,难道不配吃一个桃子吗? 你们二人为何不把桃子还给我! 由于三人均树立武士荣誉观,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完古冶子的功劳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功劳远不如他,却抢先夺桃,这是贪功、无耻、玷污武士名誉的行为。在“士可杀不可辱”的观念下,他们唯有自杀以保全名节。而古冶子因一言逼死两位同僚,同样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也只能自杀以谢罪。 晏婴的算计精妙之处就体现在这个顺序和功劳的“分量”上:功劳递进:三人的功劳一个比一个“重”。公孙接是个人之勇(杀兽)。田开疆是国家之功(退敌)。古冶子是救主之勋(护君)。在古代价值观里,“护君”是最高等级的功劳。功劳最大却无桃可分,引发心理失衡,晏婴料定,当前两人凭借“较轻”的功劳抢先夺桃后,功劳最大的古冶子必然会感到极大的羞辱和不公,从而发难。表功的先后顺序是公孙接 → 田开疆 → 古冶子。这个顺序并非随意发生,而是晏婴精心设计,他利用仅有的两个桃子作为诱饵,成功激化了三人之间的争功心理和荣誉矛盾,最终借他们自己的手完成了“清除”任务。
《各自其情》----华元夜登子反之床 楚国围困宋国首都长达数月,宋国情况十分危急。宋国将军华元在一天夜里,秘密潜入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当时子反正在睡觉,华元直接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醒。华元对子反说: “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意思是: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困难情况告诉你,我们宋国已经到交换孩子吃、劈开人骨当柴烧的地步了。即便如此,要我们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那就算亡国也不会答应。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宋国将一切听从楚国的命令。 子反在睡梦中被华元的胆量和坦诚所震慑,同时自己也被华元控制在床上,感到十分害怕。他于是与华元私下盟誓,同意了退兵的条件。随后子反将此事报告楚王,楚军果然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达成和议,宋国的危局得以解除。 华元孤身一人夜闯敌营主帅卧室,其胆量超乎寻常。坦诚的力量(“各自其情”):华元没有欺骗,而是如实相告宋国“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极端困境,但同时更表明了宋国宁死不屈、绝不签订城下之盟的坚定立场,极致的坦诚和刚毅,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子反作为楚国主帅,虽然处于优势,但仍然信守了对华元的承诺,体现了春秋时期“重信守诺”的贵族精神,两人之间有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君子协定”。 “华元与子反会盟”的典故,不是一个在谈判桌上进行的正式会盟,而是一次充满戏剧性的夜间秘密谈判,它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战争与外交的独特风貌,以及士大夫阶级所推崇的勇气、诚信和智慧,成为《左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羊斟惭羹》 -----各自为政。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楚国指使,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由华元担任主帅率军迎战。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华元下令杀羊犒赏三军。然而,在分羊肉汤时,他的车夫羊斟却没有分到。羊斟因此怀恨在心,到了两军交战之时(大棘之战),他故意将华元的战车驱入郑军阵地,导致华元尚未指挥作战就被郑军俘虏。宋军群龙无首,因而大败。 华元被俘后,宋国用兵车百乘、良马百驷(四百匹)想将他赎回,赎礼才送了一半,华元自己却逃了回来,问羊斟原因,羊斟对华元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意思是:之前分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车的事,我说了算。) 睚眦必报啊。😂😂😂😂😂
《百步穿杨》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共王麾下的将领,箭术超凡。一次,他在训练场表演射箭,站在百步(约合现代130-150米)之外,瞄准杨柳树上选定的叶子,一箭命中,围观众人无不惊叹。在鄢陵之战中射杀晋军将领,助楚军获胜。其箭术传奇成为后世文化中精准技艺的象征。从此,“百步穿杨”成为形容箭法精准的代名词,比喻技艺精湛、做事准确无误,在任何领域都能达到极高水准。 #抖音ai创作
《豫让剁袍》 -------君以仁待臣,臣以忠事君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深受智伯赏识和尊重,智伯被赵襄子(赵无恤)联合韩、魏两家击败并杀害后,赵襄子还将智伯的头骨涂漆作为饮器,豫让悲愤不已,决心为智伯复仇。 1.改名换姓装刑人(罪犯)。身藏匕首,潜入赵襄子宫中修厕所,赵襄子如厕时突然心悸,察觉有异,派人搜查抓获豫让,豫让直言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感其忠义,释放了他。 2. 自残变容再行刺。用漆涂身生疮(仿癞疮)、吞炭使嗓音沙哑,连妻子都认不出他。友人劝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行刺,但豫让拒绝,认为既效忠赵襄子便不能再行刺杀,否则“怀二心以事其君”。行刺未成功。 3. 桥下伏击。豫让打听到赵襄子出行路线,藏于桥下(今山西太原的“豫让桥”)。赵襄子马惊,察觉有伏,派人搜查再获豫让。 4.“剁袍”复仇。赵襄子质问豫让:你曾侍奉范氏、中行氏,智伯灭他们,你为何不报仇反而效忠智伯?豫让答:“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范氏、中行氏待我如常人,我以常人之态回报;智伯待我如国士,我当以国士之忠回报。) 赵襄子感动落泪,但深知不能再赦免他了,豫让自知必死,提出最后请求:“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请赵襄子脱下衣袍,让自己象征性地刺击,以完成为智伯复仇的心愿。) 赵襄子脱袍递予豫让。豫让跃起三次挥剑斩袍,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随后伏剑自杀。
-------《瓜期而代》 亦为《瓜代有期》《及瓜而代》 一种“定期轮换、有期可待”的任职制度。轮岗彰显公平,维护稳定,古人智慧,今人用切记。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遣大夫连称和管至父率兵前往齐国边境要塞葵丘戍守。连称和管至父询问戍守期限。齐襄公指着成熟的甜瓜(非西瓜.南瓜)许诺说:“及瓜而代”,意思是到明年瓜成熟的时候(即一年后),就派人去替换你们回来。 一年后, 齐襄公没有履行诺言,连称和管至父多次请求换防,齐襄公都不予批准。君主轻诺寡信,士卒长期滞留艰苦的边疆,归期无望,十分怨恨。 这种怨恨被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曾答应让无知享受太子待遇,但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这一待遇,无知也因此怀恨在心)所利用。连称、管至父与公孙无知合谋叛乱,趁齐襄公在外游猎(贝丘)时发动袭击,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随后自立为齐国国君(但不久也被杀)。 “瓜期而代”成了一个成语,成为“官员任期制、岗位轮换制”的代名词,象征着一种有期限、可预期的更替制度,而明确的预期和有序的轮替则是维持稳定与公平的关键。#抖音ai创作
巜绝缨之会》 ---小忍大谋,王中之王 楚庄王宠妃许姬向大夫敬酒,突然一阵风吹来,把大殿上所有蜡烛吹灭了,在黑暗中,有人趁着酒兴和混乱,偷偷拉扯许姬衣服,许姬非常机敏,在挣扎中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摸黑走到楚庄王身边,说被人非礼,她请求楚庄王下令点亮灯火,找出缨断之人,严加惩处。 楚庄王听后,没有发怒,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高声对群臣说:“今天寡人与大家宴饮,非常尽兴,大家不必拘礼,都把帽缨摘下来吧(绝缨),这样才喝得更痛快!”所有大臣遵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了,等灯火重新点亮时,所有人都没有了帽缨,自然也就无法找出那个无礼的人了。宴会继续进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几年后,楚国与晋国爆发“两棠之役”。楚庄王一度身处险境,一位名叫唐狡的楚国将领表现异常勇猛,多次冲锋陷阵,不顾自身安危,拼死保护楚庄王,最终帮助楚军取得了胜利。 楚庄王要重赏唐狡,唐狡却推辞说:“臣下当死,往昔醉失礼,王隐忍不诛也,臣乃夜绝缨者也。”大王您宽容隐忍,没有杀我,我日夜都想着报答这份恩情,所以今天才拼死效力,现在我的罪过已经赎清,不敢再接受赏赐了。唐狡“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精神得到楚庄王赏识,不仅没有追究旧事,且更加重用他。唐狡最终得以善终。 “绝缨”之举,充分展现楚庄王政治智慧:他维护了宫廷秩序和自身尊严,体谅到臣子在酒醉混乱下可能一时失态,并非蓄意谋逆;他深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道理;他懂得在非原则性问题上给予臣下一定的空间和体面,小忍大谋,更能收服人心。最终,他称霸春秋。#抖音ai创作
《骊姬之乱》 -----国君宠妾灭嫡,美女乱朝祸国 晋献公灭骊戎后纳骊戎首领之女骊姬及其妹为妃。骊姬得宠,生下儿子奚齐,其妹生卓子。 献公原有太子申生(齐姜所生),骊姬为让奚齐继位,离间献公与太子,唆使献公派太子驻守曲沃, 假称梦到申生之母齐姜索祭,诱使太子在曲沃祭祀后献胙肉给献公,她在肉中下毒,诬陷太子谋害献公,申生被迫自杀。晋献公病逝,骊姬之子奚齐继位。 晋国贵族对骊姬专权不满,大夫里克(原太子党)联合丕郑父等人,先后杀死奚齐、卓子、骊姬。 公子夷吾借秦国之力回国即位,为晋惠公,他背信弃义,“秦晋之好“变成“秦晋交恶”。 惠公死后,其子晋怀公继位,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杀怀公即位,即晋文公,结束内乱,开创了晋国霸业。 #抖音ai创作
《新台纳媳》 ------娶庶母,娶儿媳,荒淫之极 卫宣公:姬姓,名晋,卫国第15代荒淫国君,娶庶母、娶儿媳,即位前与父亲卫庄公的妾室夷姜私通,并生下公子伋(急子),公子伋成年后准备迎娶齐僖公的长女宣姜,当宣姜抵达卫国时,卫宣公见其貌美,竟改变主意,决定自己娶宣姜,为掩人耳目,卫宣公在淇水河边修建了一座豪华行宫“新台”,开始了新台藏娇。 宣姜为卫宣公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朔野心勃勃,挑拨离间,导致公子伋和公子寿被杀, 卫宣公死后,齐国又强迫宣姜改嫁公子顽(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 “新台纳媳”宫廷丑闻,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抖音ai创作
《管鲍之交》 --------帝王用贤不避敌 --------贤臣举荐不避亲 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两名政治家。早年一起经商,鲍叔牙深知管仲有惊世才华,始终包容他的“缺点”:管仲常多分钱财,鲍叔牙不以为贪,知他家贫;管仲打仗时曾逃跑,鲍叔牙不以为怯,知他需赡养老母;管仲多次被罢官,鲍叔牙不以为无能,知他未遇时机。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出现管鲍之“争”。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在纠和小白争夺君位时,管仲曾箭射小白(后为齐桓公),但未致命。管鲍之“争”并非两人对立,而是各为其主时的政治立场不同,他们是挚友,是合作伙伴。 小白(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认为管仲是天下奇才,力荐管仲为相,自己甘居其下,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采纳其“尊王攘夷”治国策略,终成霸业。 “管鲍之交”乃交朋处友之典范,今人怕是无人能及。🙂 #管鲍双辉
《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召集卫国、许国、滕国,率领四国联军兵发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迅速率军北上,攻击宋国本土,迫其退兵,宋襄公没有回宋国都城固守,而是来到商丘南边七八十里的泓水,在国境线附近迎战楚军。面对远道而来的强大楚军,宋军高举“仁义大旗” ,严守传统作战礼仪,“不推人危,不攻人厄”,放弃两次胜机,惨遭失败。 泓水一战,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打“你死我活”仗,可笑可气可悲可叹。 笑:“不鼓不成列”用兵教条。 气:固执己见,不听大臣意见。 悲:失败怨书。 叹:仁义固然好,用错会死人。#抖音ai创作
《黄泉见母》 郑庄公:名寤生,姬姓,称“春秋小霸”,出生时脚先出,其母武姜认为其忤逆不孝,一直不喜欢他。长大后寤生即位,母亲支持弟弟共叔段叛乱,郑伯克段于鄢,愤而将其母放逐,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在颍考叔的建议下,郑庄公命人掘地至泉水涌出之处,建造地道,与母亲在地道中相见,以此既不违背誓言,又能母子团聚。后世称“黄泉洞”或“阴司涧”。#洞水相拥泪 #洞水相拥泪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最后一个大王周幽王宠爱褒姒,废后废太子,为搏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后人死国亡。 褒姒,褒国人,姒姓,弃婴。褒洪德为救父亲褒晌(因直谏被关押),把褒姒献给周幽王(献女救父),周幽王十分宠爱。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周幽王11年。申后父亲申侯联合鄫国、西夷犬戎进攻西周都城镐京,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抖音ai创作
《车攻》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美丽贤惠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逑≠求。😍😍
《谷风》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兄弟之情是“天伦”,夫妻之情是“人伦”,天伦高于人伦。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谷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打喷嚏是有人在思念”原来出自《诗经》😊😊😊
一个粒一个粒的,一个刺一个刺的😂😂😂
潇涵老师谱曲、弹奏、演唱。👍👍👍🌹🌹🌹
今年过年吃个啥?
谁家公子翩翩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