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号:2179630237IP属地:山东53岁
最新作品发布时间:2025-10-16 20:01
@DOU+小助手 几十年来,沈老一直从事航天计算机及国产芯片的设计研制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他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国产双极小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并首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国产PMOS中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促进了中国PMOS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1977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国产N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航天专用16位微计算机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张存浩院士是中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研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60年代,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70年代,开创了中国化学激光的研究领域,80年代后,开拓了中国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20世纪50年代,朱永濬院士参加中国原子能专业创建。50年代后期以来,朱老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后端的化学及工艺研究、锕系元素萃取化学研究。1959—1966年,在国内率先研究磷酸三丁酯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化学及工艺,核工业部据此抛弃原苏联提供的沉淀法而采用萃取法建成后处理厂,节省投资60%以上,工期提前,使中国后处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60年代高等学校为尖端技术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汪耕院士1985年因“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因主持完成了作为受控核聚变反应装置强磁场电源的二套80MVA交流脉冲发电机组的设计、试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因主持我国第一座秦山核电站主发电机310兆瓦双水冷汽轮发电机设计和研制,获上海市新产品成果一等奖。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许其凤院士瞄准实战需要,把卫星导航技术引入武器装备;他解决了远程武器机动发射的快速测量保障问题;他运用首创的CCD矢量较差动态摄影定位理论和方法;他建成了中国GPS接收机综合检定场;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标准,为中国发展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导航性能综合检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姜景山院士先后从事探空火箭探测仪、遥测、定位及相关技术系统研究,推动遥感技术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起草了我国微波遥感规划。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70年代后期孙敬良院士从事运载火箭研制,主持研制的风暴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了"一箭三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的国家;参与主持长征三号火箭研制,攻克大型运载火箭纵向糯合振动的技术关键,确保成功发射通信卫星;主持长征四号、长征二号丁火箭研制,创下首发和连续发射成功的业绩。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1958年8月,吴有训前辈出任中国科学院原子核委员会同位素分离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领导同位素分离、制备、应用等工作,为中国原子弹工程提供原料。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王介福前辈(1915年7月15日—2001年10月22日),他是我国铀浓缩事业的开拓者,是504厂首任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燃料保证,还为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李觉前辈为中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是核爆炸现场指挥者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黄胜年院士长期从事中子物理与原子核裂变的实验研究和组织工作,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装置工作。测定或澄清了(国外有分歧的)核武器与核能发展所需要的某些核数据;先后完成了各种能量中子引起铀、钚、钍核素以及铀238、钚240自发裂变体系的实验。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陈念念院士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专用设备的研制和相关工艺的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设计建成了可模拟有关核工厂专用设备全面参数的实验装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核心元件的鉴定费用。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姜圣阶院士领导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军用生产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厂,对后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革新;20世纪80年代组建国家安全局,建立起了中国核安全监督体系。完成核燃料后处理采用新工艺,两弹核心部件的研制,原子弹技术突破与武器化等研究。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1955年,黄劭显院士开始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和科研管理工作,为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供应原料。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曹本熹院士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核工业建设之中,为发展中国的核武器做出贡献,成为氢弹试制成功的受奖人之一。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张沛霖院士从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工作,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重大技术问题,对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汪德熙院士主要从属高分子化学和核化工研究,是中国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 汪德熙院士在发展核武器方面,领导化学线在原子弹引爆中子源的研制,钋-210及其它放射源的研制,氚的提取和生产工艺研究,核爆炸当量的测定,核燃料的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起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我想让国人认识更多的国防科学家,让国人们知道我们现在幸福安稳的生活是咱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国防科学家和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军人们给予的!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李钊前辈是中国著名的地雷爆破专家,他在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军事工程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还促进了地爆专业学科的发展。他的军工装备研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的主干装备,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李德平前辈是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建立了中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研究和监测体系。为推进中国辐射防护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徐滨士前辈(1931年3月12日-2023年2月15日)“中国再制造之父” 他是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创新后的等离子喷涂技术,成功解决了薄壁零件修复的难题,报废修复后的零部件寿命达到了新品的三倍。经过他多年的发展推广,装备再制造工程技术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相继问世,并覆盖了航天 航空 航海 装甲等各个军事领域。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杨老带领五所科技人员提前三个月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 U~(235)制备任务,为原子弹成功试爆作出了重要贡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王明健前辈( 1934年6月— 2020年7月7日 )高级工程师,国家级劳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专家、“炼铀[yóu]功臣”、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高级工程师,被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炼铀之父“。 王明健前辈发明了从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的方法,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冶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是中国土法炼铀第一人,被誉为“炼铀之父“,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1959年8月,王老在多次试验中,经历了两次含有核辐射的爆炸,他身上多处被烧伤,后来又长期劳累过度,身体特别消瘦,每次看到王老的照片和视频都会让人泪目!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束星北前辈是中国第一个制造出雷达的科学家,被称为“中国雷达第一人”。194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雷达,为抗击日寇侵略做出了贡献。同年8月,束星北作“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 1964年8月,束星北向有关组织提出研究核武器要求。1965年,束星北写成《狭义相对论》书稿。 1979年,束星北参加了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1969年末,歼7改型任务由沈阳转交给了成都飞机厂,屠基达前辈再次挂帅上阵。改进的歼7Ⅰ型飞机在1973年试制成功,1975年4月设计定型。屠老又主持了含救生系统大改的歼7Ⅱ型飞机,改进后的救生装置在国内外使用过程中,多次弹射救生均获成功。歼7从I型、II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夏培肃前辈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1958年,她负责设计研制通用 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了当时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设计和研制自己的计算机。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谢希德前辈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养出数位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才。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林兰英院士主要进行半导体材料学的研究,是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林老先后负责研制成中国第一根硅、锑化铟、砷化镓、磷化镓等单晶,以及锗单晶,为中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负责研制的高纯度汽相和液相外延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开拓我国太空砷化镓单晶材料的实验和特性研究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极大推进了我国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高度。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在歼-10这个项目中,宋文骢前辈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激情,甚至是他的生命。宋老的功绩不仅仅在歼-10这个项目中,而是创造了一种精神,锻炼了一支队伍,歼-10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他是中国航天CAD技术倡导者和奠基人、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等。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陆元九前辈在陀螺、加速度计、平台及捷联惯导系统等研制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几种卫星、导弹的方案论证及飞行实验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邢球痕前辈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采用复合推进剂、具有内孔燃烧新型装药设计的80毫米固体火箭发动机;他参与研制了用于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用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返回变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祝榆生前辈是中国著名的兵器专家,被誉为“中国坦克之父”和“独臂总师”,他在坦克研发和兵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军事教育和武器研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在一次迫击炮试射中失去右臂,但继续投身于兵器科研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祝榆生前辈在兵器工业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984年,他被任命为99式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尽管技术基础薄弱,他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1999年,99式主战坦克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国在坦克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 祝榆生前辈获得了全国战斗英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以及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他的贡献包括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奠定了我国坦克行业科研生产的新格局。 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的成就将永远被铭记。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吴老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梁老是我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他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多种导弹,为我国海防、空防实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他是国之脊梁,为国防科研奉献一生,他一生默默拓天荒,潜心为国铸长剑!致敬前辈!
@DOU+小助手 致敬国家功臣:邓三瑞前辈(1929年10月19日——2020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开创者。 他是西方国家眼中的“神秘大脑”,却是国人鲜少知晓的国之脊梁,邓三瑞,这个让中国潜艇从无到有的名字,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深潜人生,为国铸剑”。致敬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