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531.9万获赞5599.3万
英语翻译腔的典型特征首先体现在语气词的直译上。像"old sport"被译为"老伙计","for god's sake"成了"看在上帝的份上","i swear"直接对应"我发誓",这些表达保留了英文的原汁原味,却形成了独特的腔调。
同时,英文特有的长从句结构也加剧了翻译腔的感觉。比如"oh,dear,when i saw a man who talks and looks like your father",直译成中文就变成了"哦,亲爱的,我看到一个说话像你并且长得也像你父亲的先生",显得冗长复杂,而中文习惯的表达其实是"我看那人长得特像你爸爸"。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经典译制作品的配音演员多来自北京周边,这使得英语翻译腔往往带有浓厚的北京口音底色,像《海绵宝宝》《派大星》等动画的配音就是典型例子。
粤语翻译腔的形成源于普通话配音与粤语表达习惯的融合。上世纪港片配音演员以北京籍、天津籍为主,他们在保留纯正北京发音的同时,会调整粤语特有的语气助词。
比如粤语常用的"有没有搞错"会直接保留,语气词"嘎吖啰咩咯"等则被替换成更贴近普通话习惯的"啦、咯"。像"我给你煮碗面条行不?"这种表达,在粤语翻译腔中会调整为"我给你煮碗面好不好?",既保留了原意,又适应了普通话的表达习惯。
日语翻译腔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著称。日语本身就有说话委婉、爱用假定句式和双重否定的特点,比如"这种事情也不能不这样说""如果这样的话也不得不做了"。
同时,日语中常用的称谓如"xx桑、xx君、xx酱",以及"宿命、羁绊"等词汇被直接引入中文翻译,加上日语中少用人称代词的特点,共同构成了日语翻译腔的独特风格。
说话含蓄也是其显著特征,心里有怨言不直说,而是表达为"比较困扰""给你添麻烦了",这种迂回的表达方式与中文的直接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际上,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早已受到翻译腔的影响。像"他是一个学生""这是一种现象"中的"是...的"结构,就脱胎于欧洲语言的冠词用法。还有"最xx之一""无法相比"等表达,也是语言接触融合的产物。
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种现象是近代白话文运动时期受到西方语言影响而出现的汉语欧化现象。不过即便如此,白话文运动对汉语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系统与口语的差异其实更为悬殊。
1.1万
7969
7105
6324
5230
3349
952
936
327
250
205
186
112
97
91
83
73
64
45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