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01.4万获赞5713.2万
汤川秀树提出,核力的传递需要媒介粒子,即π介子。π介子存在三种电荷状态:中性π⁰介子(传递中子-中子之间的作用力)、带正电π⁺介子(传递质子-质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带负电π⁻介子。根据预言,产生π介子至少需要几百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20世纪30年代,实验室的加速器能量不足,当时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粒子能量仅为几兆电子伏特,无法满足产生π介子的能量需求。因此,在实验室中直接寻找π介子几乎不可能。
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质子组成),当这些高能质子与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分子碰撞时,会产生新的粒子。由于越靠近碰撞地点(即海拔越高),发现新粒子的概率越大,粒子物理学家常将实验设备部署在高山上。
1936年,安德森(曾因1932年在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获诺奖)与纳德梅逸将实验设备部署在洛基山脉的派克斯峰顶。1937年,他们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后续研究发现,这种新粒子与核子间作用力极弱(仅为电磁作用强度),并非π介子,遂更名为缪子(μ子)。其核心性质包括:
根据质量和“味道”,轻子分为两代:
1
0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