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2
33
12
举报
发布时间:2022-09-21 09:56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喜欢老师的视屏,希望多分享一下好的方法
3年前·安徽

2

分享
回复
老师的总结和分享太好了
1年前·浙江

0

分享
回复
岳帅口吃
岳帅口吃

粉丝1485获赞2.0万

智能文稿

口吃者说话前吸气方法与常见问题解析

引言

岳老师从事口吃矫正研究工作15年,本次分享聚焦于“说话前刻意吸气却仍发不出音”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供训练方法。

吸气发声的基本原理

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吐出的气息带动声带震动产生的。吸气时声带处于扩张状态,吐气时形成发音动力。

吸气后难以发音的常见原因

1. 吸气过多

吸气时若吸入大量气息,导致胸腔充满空气,胸腔压力过大。发音时,大量气息需通过较细的气管到达声带,易在气管内堵塞,引发难发音。解决方法:吸气时应浅一点,避免过度充盈胸腔。

2. 过度关注发声本身

说话时若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发声结果(如“领导好”这三个字),会增强对声音的敏感度,反而加剧发声困难。从心理角度,不应直接关注发声,否则易形成反向提醒(越提醒自己“不要关注发声”,越会强化关注)。

有效训练方法

1. 调整吸气方式:浅吸气+关注呼吸

  • 吸气时保持浅度,避免胸腔过度扩张。
  • 说话时将关注点从“发声”转移到“呼吸气流”:例如说“领导好”时,吸气时专注于吸气动作,发声时专注于气流自然推出的过程,而非刻意控制声音。

2. 吐气发音法(先出一点气再发声)

  • 操作要点:说话前先轻轻吐出少量气息(如发“哈”音的起始动作),再随气流带出目标语音。例如说“领导好”时,先轻吐一点气,再顺势发出“领导好”。
  • 注意事项:吐出的气息不宜过多,以免剩余气息不足支撑后续发音;少量吐气可帮助声带进入微微打开的预备状态,同时“欺骗大脑”关注气流而非发声,减少心理压力。

3. 循序渐进练习

  • 初期练习时(如独自练习、对镜练习或与家人练习),吐气声可适当夸张,强化对气流的感知。
  • 熟练后逐渐减弱刻意的吐气动作,使其自然融入日常说话中(例如从“嗨,你好”的夸张吐气过渡到自然发声)。

总结

解决吸气后难发音的核心在于:控制吸气量(浅吸气)、转移注意力(关注气流而非发声)、通过吐气发音法建立自然的发声习惯。需通过持续练习,让呼吸与发声形成协调的生理-心理反应。

热榜推荐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