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259获赞1.3万
关于排盘时应采用北京时间还是真太阳时的问题,在易学界长期存在争议。要厘清这一问题,需从干支历法的本质及时间定义入手分析。
真太阳时是古人通过观察日影变化确定时间的方法,例如使用日晷、漏壶、立竿见影等工具,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上方、影子最短)来划分时辰(如午时)。从直观角度看,同一北京时间下不同地区的太阳位置存在差异,例如北京时间中午12点,北京的太阳已在正上方,而新疆的太阳需再过约2小时才到达正午位置,这种时区差异使得真太阳时的说法看似合理。
需明确的是,今天使用的北京时间并非以北京本地时间为准,而是以我国几何中心点——西安临潼县为基准计算得出。这一设定与历史传统相关:我国历朝古都多位于西安,古代设有专门的天文机构(如天文监司),由学者计算时间并编写万年历,形成了统一的时间标准。古代因通讯限制,百姓只能通过观察太阳位置或动物作息判断时间,这是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无奈之举,而非历法本身的缺陷。
一天24小时、12个时辰的划分源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度,耗时约24小时,这一过程与太阳位置及个人所处地理位置无关。因此,地支时辰的“气”本质上由地球自转的能量决定,具有全球统一性。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对应12个月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月令(如寅月、卯月等)由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决定,例如夏季因太阳靠近赤道,我国接收的太阳能量增强,气温升高。这种基于公转的季节规律是月令作为“主气”的核心原因,且每年立春(如2月4日某时刻)后即为寅月,这一转换严格遵循干支历法,无需依赖真太阳时换算。
从宇宙视角看,地球处于同一时空维度,全球共享统一时间体系,各国时区划分仅是人为设定。沿用数千年的干支历法是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总结,而今天的北京时间正是干支历法的数字化体现。所谓“真太阳时”实为现代人对传统历法的误解,古人虽未明确提出“地球自转”“公转”等术语,但通过长期观察已掌握自然规律,形成了统一的时间标准。因此,排盘时应优先采用北京时间,而非所谓的“真太阳时”。
489
183
189
104
13
0
68
87
3
77
26
1
104
34
18
43
16
0
8
3
3
25
3
4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