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48
136
211
举报
发布时间:2023-06-26 14:53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2年前·广东

1

分享
回复
怪不得升降摄像头没了
2年前·四川

32

分享
回复
能否支持视频下载
2年前·山东

0

分享
回复
为什么要检测我的眼熟呢?直接检测我的屏幕就好了
2年前·河北

6

分享
回复
这个角度分析好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我干嘛不直接对搜索内容和浏览记录进行分析,我要先获取照相机权限,再从视网膜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图片识别?
2年前·四川

2

分享
回复
我会很开心。只要我没钱,他们就搞不了我
2年前·广东

1

分享
回复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让我想起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
4月前·河北

0

分享
回复
那监视者可真是有眼福了[看]
2年前·陕西

1

分享
回复
你还有其他天天更新的平台吗
2年前·江西

0

分享
回复
太快了,发展的太快了。生活并不需要这些冰冷的科技。生活需要安全的食物,干净的水和空气,以及一个可以依偎在一起聊天的爱人。
2年前·北京

0

分享
回复
想不想要是一回事。有没有钱是另一回事。我看中一款咖啡机。查了历史最低价格。除非他以这个价格推送我。不然我是不会买的。(我希望电商平台检测到我这条评论)
2年前·辽宁

4

分享
回复
以后会和正常眼镜一样,这个还是太大
2年前·黑龙江

0

分享
回复
...
可是我买东西都会先放购物车关注个几个月[捂脸]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
科技伦理的确发展的慢[衰]
2年前·湖北

1

分享
回复
...
参考目前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些大厂侵入普通人思想,甚至完全控制普通人,也不过是百年以内的事情。
2年前·黑龙江

0

分享
回复
...
说句笑话,但凡涉及到个人数据的设备一旦可以联网,那你在互联网上就毫无隐私[奸笑][奸笑]
2年前·江西

0

分享
回复
华为不也有这个?
2年前·河南

0

分享
回复
好恐怖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Topbook
Topbook

粉丝104.5万获赞415.0万

智能文稿

苹果Vision Pro:混合现实的技术突破与隐私挑战

技术特点:无缝混合现实与直观交互

Vision Pro打造了无缝的混合现实体验,其视野清晰度极高,用户难以区分虚拟内容与真实世界。例如,当Safari图标与真实水杯出现在同一画面时,用户可能无法分辨哪一个是虚拟生成的。该设备支持实时显示周边环境和他人画面,同时外屏可让他人看到用户的实时表情,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同步融合。

交互方式上,Vision Pro无需手柄或鼠标,采用眼球追踪技术,用户眼睛看到哪里即可点选哪里,甚至有科技博主称其能识别到用户注视单词中的具体字母。确认操作仅需两指捏合,交互自然且低延迟,渲染延迟几乎无法感知,带来高度沉浸感。

数据监测能力:从生理到认知的深度追踪

Vision Pro通过多种技术实现对用户的深度监测,包括眼动追踪、大脑电信号、心跳节奏、肌肉活动、血液密度、血压、皮肤电导等生理指标。若用户同时使用Apple Watch,其生理数据可与Vision Pro整合,形成更全面的用户状态分析。

AI模型基于这些数据判断用户的认知状态,如好奇、走神、害怕、注意力集中、回忆过往经历等,进而预测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实现一定程度的“读心术”效果。这种监测能力使设备能深入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因为眼睛看到的内容和生理反应均属于高度私人化信息,可能直接泄露用户的心理活动。

隐私风险:主动佩戴下的“冒犯感消失”与行业隐忧

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苹果)早有眼球追踪、情绪分析等侵入性监测技术,但因用户抵触,常以“医疗健康管理”为名义或应用于特定场景。而Vision Pro这类头显设备让用户主动将其置于眼前,使得相关监测技术的“冒犯感”显著降低,被大公司视为实现深度用户监测的机会。

苹果声称将隐私放在首位,强调Vision Pro的数据不会离开设备,也不会提供给第三方应用或网站,因此类似“双十一精准推送心仪商品广告”的场景目前不会出现。但行业隐忧在于,若Vision Pro成功,友商可能纷纷跟进眼动追踪与多维度监测技术,届时隐私保护标准可能难以统一,用户数据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行业影响:苹果的交互范式引领与技术变革

回顾人机交互发展史,苹果多次推动行业变革:1984年Macintosh的图形用户界面与鼠标确立个人电脑操作范式;2007年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2010年iPad开创平板电脑品类;2015年Apple Watch整合健康监测与智能系统;2016年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空间音频等技术成为蓝牙耳机标准。Vision Pro作为苹果的下一代核心产品,可能再次引领行业,推动眼动追踪与多维度生理监测成为新的技术标杆,引发行业内的技术变革与竞争。

历史背景与未来展望:从“大脑入侵”实验到技术伦理

电子精神控制研究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六十年代,神经科学家戴尔加多曾进行著名实验:在公牛脑中植入刺激接收器,通过遥控器在公牛冲向他时使其停止冲撞,展示了外部干预大脑活动的可能性。Vision Pro虽未直接进行大脑植入,但通过外部监测与AI预测,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引发关于“大脑入侵”的伦理讨论。

未来,随着技术普及,用户可能像习惯指纹解锁、面部识别一样,逐渐接受Vision Pro涉及的隐私与情绪边界监测。但这也带来思考:技术发展应如何平衡创新与隐私保护?工具的本质应是服务于人,而非过度侵入个人领域。Vision Pro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苹果的考验,更是科技行业在技术伦理与用户权益之间的一次重要探索。

猜你喜欢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