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7.3万获赞47.8万
这些拍摄于1890年的老照片,记录了距今130多年前清朝泉州人的真实生活。它们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泉州宣传西方宗教期间拍摄,虽未直接呈现泉州古城的街道建筑,却生动留存了当时民众的生活、就医与学习场景,让我们得以窥见祖辈们的日常面貌。
传教士租住的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古大厝,房屋前有墙街围,邻里多为友善的本地人。照片中,古厝大厅外有两位泉州人:一位老外探头望向深井,另一角则坐着姿态端正的李先生,推测可能是中国神父。
邻近居住的本地传教士精通外语,在教堂学校教授英文。其家庭合影中,左手边长辈可能是他的母亲,右侧为妻子,膝下有三个孩子,最小的仍坐在轿车椅上,展现了当时的家庭结构。
“呷饭皇帝大”——一日三餐是平民生活的重心。一张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身旁围着五个端着饭碗的男孩,推测均为其子女。在那个年代,养育众多子女意味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折射出泉州普通家庭的生存状态。
惠世医院(今泉州二院前身)的身影多次出现。这所由英国长老会传教士、伦敦大学医学博士颜大辟医师于1881年创办的医疗机构,是泉州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传教士在治病的同时兼行布道,教堂旁的“宣传救道”传教室常聚集好奇围观的民众。教会内部陈设简单却整齐,长条桌椅排列有序,显示出宗教活动的规范性。而城外的基督教墓地中,中式传统坟墓与停放的轿子形成有趣对比,暗示着中西文化的初步交融。
这些照片串联起1890年泉州人的生存图景,从家庭到社会,从生计到医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清代闽南社会的时光窗口。下集将继续呈现泉州人的教育场景,探寻百年前的知识传承方式。
17
8
7
5
5
4
4
3
3
3
1
1
1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