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
81
200
41
举报
发布时间:2023-07-29 17:27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最新35万面试宝典+200份简历模板,需要的小伙伴 扣 求分享 領取[玫瑰][灵机一动]
2年前·湖南

5

分享
回复
总结:一句话 两次不够 四次多余
2年前·天津

22

分享
回复
三年前毕业就被问了,为什么不是四次为什么不是两次[捂脸]
2年前·北京

3

分享
回复
这不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吗?[捂脸]科班的都懂吧
2年前·湖南

21

分享
回复
...
说真的[呆无辜]Java实习生要会什多啊[流泪]
2年前·广西

2

分享
回复
还是没讲清楚,按正常理解两次握手就可以了,客户端告诉服务端。服务端再告诉客户端
2年前·IP未知

3

分享
回复
...
求分享[玫瑰]
作者赞过
2年前·上海

1

分享
回复
...
在应用层确认,udp也是可以可靠的
2年前·江西

1

分享
回复
因为有1有2必有3
2年前·上海

1

分享
回复
就是确认连稳了啊,四次多余了,两次不太稳[看]
2年前·河北

2

分享
回复
理解的不够,三次握手主要是为了保障服务器资源在网络故障下快速释放,客户端资源这方面要求就低一些,因为客户端对服务器往往是n比一的关系
2年前·湖北

1

分享
回复
教程科技化[看][看][看]
2年前·四川

0

分享
回复
学过网络工程的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是个常识。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为你点赞
2年前·黑龙江

0

分享
回复
听了,泽不懂
2年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求分享
作者赞过
2年前·广东

1

分享
回复
求分享
作者赞过
2年前·湖北

1

分享
回复
求分享 領取[玫瑰][灵机一动]
作者赞过
2年前·浙江

1

分享
回复
求分享[比心]
作者赞过
2年前·四川

1

分享
回复
求分享
作者赞过
2年前·河南

1

分享
回复
跟着Mic学架构(面试突击辅导)
智能文稿

TCP协议三次握手设计原理详解

一、TCP与UDP协议的核心差异

传输层主要有TCP和UDP两种协议,二者在通信机制上存在根本区别:

  • TCP:面向连接的协议,在数据传输前必须建立可靠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断开连接,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性保障。
  • UDP:面向无连接的协议,数据传输前无需建立连接,发送端直接将数据传输到网络,接收端从消息队列读取数据段,不保证可靠性但传输效率高。 这种差异性导致TCP需要更多连接确认步骤,三次握手正是TCP可靠性设计的关键环节。

二、TCP协议的核心特性

TCP作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 可靠性:通过数据包确认机制,确保数据在网络不稳定情况下仍能稳定传输到目标端。
  • 字节流传输:通信双方基于字节流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顺序性和完整性。
  •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前必须先建立连接,传输结束后断开连接,连接是数据传输的基础。

三、TCP三次握手的具体过程

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即通信双方需发送三次请求以确保连接可靠建立,具体步骤如下:

  1.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携带同步序列号(SYN),表示客户端希望建立连接并告知初始序列号。
  2.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请求后,回复包含SYN和ACK的报文。其中,SYN是服务端的同步序列号,ACK是对客户端请求的确认(告知客户端“已收到连接请求”)。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回复后,再次发送ACK报文,用于确认服务端的连接请求,表示“已收到服务端的响应,连接可正式建立”。

四、三次握手设计的核心原因

TCP设计三次握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关键考量:

1. 序列号同步与确认

TCP作为可靠性协议,通信双方需维护序列号以标记已发送且被签收的数据包。三次握手过程中,双方通过SYN报文交换初始序列号,并通过ACK报文确认对方序列号已被接收,确保后续数据传输的序列号同步。

2. 建立可靠通道的最小通信次数

TCP需在不可靠网络环境中实现可靠传输,三次通信是建立双向可靠通道的最小次数。少于三次(如两次)无法完成双方序列号的同步与确认,多于三次则会浪费网络资源,三次是兼顾可靠性与效率的最优选择。

3. 防止历史重复连接的混乱

网络中可能存在因堵塞或延迟导致的“过期连接请求”。若仅采用两次握手,服务端在收到请求后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但无法判断该请求是否为过期无效请求(如客户端已因超时放弃原连接)。三次握手中,客户端的第三次ACK可让服务端确认当前连接为有效请求,避免因历史过期请求导致的连接混乱。

总结

三次握手是TCP协议实现可靠连接的核心机制,通过序列号同步、最小通信次数优化及历史连接防护,为后续数据传输奠定稳定基础。理解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面试应对,更能在分布式架构、网络故障排查等实际场景中快速定位问题,是网络通信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推荐视频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