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这么唱诗经的吗?-《卷耳》 **仅还原诗歌情感,非古音古曲复原,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听到的“上古汉语”,您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1. 这是「真正的」上古汉语吗?答:不是。我们听到的是一次基于当前学术成果的「声音模拟」。由于没有录音,无人能100%复原古人说话的原貌。所有“上古音”都是语言学家通过线索拼凑的「学术构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科学模型。因此,它并非“历史录音”,而是一次基于学术成果的「声音想象」。 2. 这些“怪异”的发音是凭空捏造的吗?答:绝非捏造,其背后是严谨的证据链与比较方法。构拟古音主要依赖几类核心“声音化石”:a.汉字的谐声系统(内部核心证据): 分析形声字的声符,如“各”为何能为“洛”注音,这揭示了它们在古代有相近的读音。b.《诗经》等先秦韵文的韵脚: 通过分析古代的押韵规律,框定出当时的韵部系统。c.亲属语言比较(外部证据): 与汉藏语系内的藏语、缅甸语等进行同源词对比,反向推导汉语可能存在的更古老的语音特征。 3. 为什么听起来有点像/完全不像我的家乡话?答:所有现代方言都是上古汉语的“后裔”,但没有一个“后裔”能等同于“祖先”。多数方言的直接母体是中古汉语,它们在漫长演变中做了不同取舍。例如,普通话保留了上古某些介音,粤语则没有;而粤语保留了-p, -t, -k入声韵尾,普通话则已消失。因此,当您在拟音中听到方言保留的某个特征时会感到亲切(“像”),但这只是局部的相似。而“不像”是必然的,因为在千年演化中,所有方言丢失的古代特征,都远比保留下来的要多。 您可以拥有个人情感上的连接,但在语言学上,上古拟音不可能等同于任何一种现代方言。 穿越者日志:周南,山岗之上。我跟着她走了一整天。她好像在采卷耳,又好像不是。她的手在忙碌,但灵魂早已飘向了远方的征途。我录下的,不是她的歌声,而是她心不在焉时,风吹过空箩筐的声音;是她举起酒杯又放下时,那无声的叹息。看来,最深的思念,会让整个世界都变成一场心不在焉的梦。 在你的时空里,《卷耳》会是什么样子?欢迎来评论区交换我们的时空频段。本次声音档案由AI辅助生成。时空穿梭信号不稳,若有明显失真之处,恳请私信指正,一同校准我们的频道。稍后会收录至网易云/QQ音乐,搜索 远风+歌曲名 即可定位时空坐标。 请务必将此曲,仅当作一首动听的、充满想象的“歌曲”来欣赏#诗经#上古音#上古音音乐实验

1.5万
1362
6487
2831
举报
发布时间:2025-10-01 10:26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那些天天想着穿越的,先听听这个,看你听得懂不?会说不?[捂脸]
19小时前·湖南

1

分享
回复
大家看个乐子得了[捂脸],古音也分很多种,拿北宋来说,他起家在北方,官话古音不可能以南方语系的某种方言为基础。清朝离得近,官话古音就是以北方一代的方言为基础演化来的[捂脸],又叫北京官话。明朝起码前期是以南方语系做官话,又叫南京官话[捂脸]
2天前·广东

1

分享
回复
古曲!古韵!古调!古箫,古诗!古词[比心]!听的我神收!心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无念!无思!无声!无风!空旷!无……
17小时前·山西

6

分享
回复
本专辑尝试以一种“拟古音”的方式,重新演绎《诗经》。我们演唱所用的语言,并非对上古汉语的精确科学复原,而是在现代语言学家的拟音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我们的目标不是考古,而是唤醒古老诗歌的音乐性,让当代听众能跨越千年,感受到那份质朴、真诚的爱慕之情。
2周前·辽宁

26

分享
回复
古语发音在哪里能学习?
1天前·四川

2

分享
回复
曲调旋律确实有点像。不过像也正常,当年文天祥被拘禁时,听到外面蒙古士兵在唱蒙古长调,感叹说“此黄钟大吕之声,中土久不闻矣”,说明他也认为蒙古风格的曲调与上古中土音乐意境相合。我也觉得蒙古音乐质朴大气深沉优美,极为感人,诗经采用此类风格的曲调是非常合适的
2周前·广东

5

分享
回复
卷舌音不是古音!!!
4小时前·新疆

0

分享
回复
语言不懂,但是音色唱法类似黛青塔娜的《寂静的天空》。古文化值得珍惜欣赏发扬,虽然是经过现代技术赋予时下审美,但毕竟不是博物馆,好听好看就好。
1周前·湖北

2

分享
回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大量证据证明与藏缅语族的同源关系,南亚语系(如越南语、高棉语)是独立语系,不排除有部分接触,但语系直接关系不大。
2周前·江西

2

分享
回复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怀人佳作《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博主的配乐和演唱完全符合我对《卷耳》的想象。空灵的声音配上舒缓、悠扬的巴乌?又有点东南亚歌曲的风格。真的让人忧伤又陶醉。上线吧,我想下载[666]
2周前·安徽

4

分享
回复
诗经是孔子整理的,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古代的诗是用来吟唱的,不是读的。虽然成书周代,但也有很多民歌是夏商时期的民歌,诗歌的作者不仅有当时的贵族还有奴隶。倾听卷耳,那是远古时期的爱情吟唱。纯洁无瑕。
2周前·山东

4

分享
回复
广东粤语、福建闽南语,因古代中原人南迁时,相对完整地携带并留存了包括雅言在内的古汉语成分,尤其在词汇和声调上更接近古汉语面貌。
2周前·江苏

4

分享
回复
我是觉得在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当中越缓慢的地区反而越容易流传下来。一些偏远地方与外边交流比较少,所以说受影响就比较小。所以说中原地区就报比较惨了根本找不到原来的古语是怎么发音的。因为与外界交流比较频繁,加上灾害战争。人流交流也比较大。所以说现在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其实大多都不是本地人。
2周前·湖南

6

分享
回复
不要把辅助性声母给唱实了,这纯搞笑。比如 Kr,是K为实际声母,r是辅助性,只表示口腔部分内圆,并不是真要弹舌。
2周前·江西

4

分享
回复
歌好听,但有点不明白,古人不说人话吗?这是什么语言,都听不懂,中国历史可曾断代?语言又怎么会断代?想问题合乎点逻辑可以不,古语言一定是和某个地方方言相似,只会在意思和读音上有少许差别,语言是一点一点演变,但绝对不会到一点不通一点不懂的地步,因为中国人的历史和语言从未断代,只是近代被外部入侵者盗走,不是断代消失
2周前·天津

1

分享
回复
发音真的有点泰越那边的味道,超宁静舒适
7小时前·四川

0

分享
回复
按照我们这个民族的习俗的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同样的道理,每个地方的人说话的发音必定符合那个地方的气候水土和人文,按照我们这个民族的习俗,那么在中国必定有古汉语的影子,百变不离其宗,找遍了全中国每个地方,人们发音的习俗并没有发现卷舌音,那么是怎么考证,我们的古汉语发音是卷舌音,尊重自己,尊重民族,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做民族的罪人。不要因为自己卖国挣了点钱,让子孙后代来承责。
2周前·安徽

0

分享
回复
这么好听的音乐,有能力的人不妨多创作一些,中国古诗古乐古曲还有很多,即可传承,又能发扬光大,中华5000年文明浩如烟海,传承至今着实不易,我们必须要为此做点什么,您说呢?
2周前·湖北

4

分享
回复
...
我又个问题,我们表意字,且传承一脉下来,都丢了2000年前的音。那些如英文一样的表音字估计几百年文字就断了,500年前的英国人说话绝对和现在不一样,那样它们的文字理论就是断了的。
1天前·广东

1

分享
回复
采呀采呀采苍耳,半天不到一小筐我呀想念心上人,小框扔到马路旁读着这诗,你能深刻的感受到4000年前那位少女怀春的浅情形,真是美妙呀,反复在和几千年前的人心灵沟通
2周前·广东

75

分享
回复
Freegrep
Freegrep

粉丝2.0万获赞10.4万

猜你喜欢

推荐视频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