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当时是亚洲最发达的地区
2天前·陕西

5

分享
回复
...
日语对近现代汉语有着巨大影响,根源就是清朝的维新派。现在我们又开始对日语有些巨大的影响,根源在于我们的逐渐强大。
4天前·辽宁

2

分享
回复
满州国
作者赞过
2天前·广东

6

分享
回复
伪满不是受害者
3天前·福建

4

分享
回复
我是学日语的,其实不止东北,近现代汉语里日语词汇巨大,有近千个,如果没有这些词汇,我们今天几乎无法谈论经济、科学和哲学。但大家也不用抵触,因为日本也是“旧瓶装新酒”,意义是全新的,但非要溯源到底还是【汉字】。
作者赞过
1周前·吉林

17

分享
回复
[赞][赞][赞]
1周前·吉林

0

分享
回复
9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见过一个会说日语的哈尔滨老人。
作者赞过
4天前·北京

5

分享
回复
我爷爷奶奶就是满州国时期的铁路工人,我奶奶说日本子做事很固执,绝不有小聪明,他们住的房子就是那个标准盖的,特点就是超级结实,吃的比较好,都是大米,发工资及时不克扣,个子不高但是粗壮,平民和技术人员比较有礼貌,但是规矩很严格,违犯了就真的处罚,后期很多日本人已经绝望了,他们不想回日本,想留下来
4天前·辽宁

12

分享
回复
...
大哥,寿司,去日本旅游,南方人好像更爱吃。全世界日本料理一大半是福建人开的。中国飞日本旅游的航班70%都是江浙地区。我感觉南方人要把日本当成第二个精神故乡了。至于名词,那没有办法,哲学,物理这些词都是日本先翻译过来的,你不学不行。你好好分析下日本对南方人的影响吧
1周前·辽宁

16

分享
回复
什么词汇都是外来词汇,比如“干部”一词就是来自日本,清末,中国大量知识分子就开始去日本留学,学习日本。现代的外来词汇很多,这很正常,和是否殖民没有关系。
1周前·北京

6

分享
回复
这是一九五八年吗?
1天前·甘肃

1

分享
回复
我们接收满铁资产以后,直接沿袭了整套日本铁路的管理方式包括铁路设施,直到现在,我们的铁路系统依然保留的大量日语词汇,像一度停车,揭示板,手账,交路,车底,担当,本务,线路所,小破,中破,大破,乘降所,管内,无火回送,到着,终到,手比眼看,呼唤应答,等等。
1周前·黑龙江

4

分享
回复
嘎斯是俄语。味道罗。不拉几。都是俄语。啤酒是捷克人教会哈尔滨人做的。全国第一个啤酒。锅暴肉。红肠啥的。跑篮子也是俄语阿
1周前·天津

2

分享
回复
米谷管理法这个事,我一直没找到文献原文,维基百科也查不到,所以就是说什么都有,文献很重要,文献原文是明确写xx人不许吃大米,还是xx配给何种粮食。这是两码事。好比我父亲70后农民,到改革开放,也才吃大米的。之前就是高粱和玉米。不配给大米啊,你要是进城换粮票,那好像是算投机倒把。但是也不是说农民就不允许吃大米。
1周前·黑龙江

4

分享
回复
你说那些大部分都吉林话,辽宁不说大回小回这些词
23小时前·辽宁

0

分享
回复
第一榻榻米是受朝鲜族人的影响,再一个东北以炕居多,当然愿意铺软点榻榻米。第二住房受的是苏联人的影响,东北人身高马大,空间小了当然不喜欢,还有苏联援建的建筑很多,包括筒子楼都是从苏联学来的
1周前·辽宁

4

分享
回复
有网友表示:主播不能胡喷吧!中文里有很多词汇来源于日本,东北有很多鲜族人也喜欢住榻榻米式的房屋,进门就拖鞋很常见。还有东北本来就不产稻米,稻米是日本人来了以后才逐步种植的。
1周前·北京

4

分享
回复
@云中松鼠: 大回、小回是日语。大回是“大圆弧”,小回是“小圆弧”。开车左转弯走的是大圆弧,开车右转弯走的是小圆弧。在长春大回是左转弯,小回是右转弯。这个字“迴” ,是日语里“圆弧”的意思,被长春人给简化成“回”了。
1周前·新疆

3

分享
回复
当时和同时期横向对比中国其他省份乃至朝鲜甚至日本本土比如北海道,都不如东北的工业和城市化率,当时在亚太地区算强大的,就是苏联二战胜利后拆走一大批工业设备说是补偿战争损失,但仍然留下工业底子。
1周前·辽宁

1

分享
回复
那些之前没有的东西,随着外来者的带入,被逐渐认识,并按外来者的叫法音译过来,这个很正常,英语里的沙发,苏打,披萨,汉堡,咖啡这些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那不应该被称作殖民印记,我们和日韩俄比较接近,俄语里的布拉吉,苏伯汤,列巴,现在还有老人这么说,日语里的派出所,俄语里的巴篱子,都是指的警察或治安机构,只能说那个时期中国太落后,有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不知道怎么叫,只能按带来人的叫法说,东北那时是东北亚经济增长很快的地区,有很多政治经济外交的热点城市,那怎么能说是殖民印记呢
1周前·黑龙江

1

分享
回复
嘎斯(gas)源于英语,俄语和日语都采用英语发音,解放前不普及,解放后东北引进以嗄斯(液化气)为动力的货车,嘎斯一词厂矿工人先了解,后东北城市做饭,液化气罐开始普及,嘎斯罐的名字也普及开了。所以多是由俄语音译传入。
1周前·辽宁

6

分享
回复
李一卡
李一卡

粉丝1.0万获赞8.8万

猜你喜欢

推荐视频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