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4万获赞50.2万
老师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与他遇到的老师息息相关。毛泽东同志从湖南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国家领袖,其人生道路上几位关键老师的指引功不可没。
毛泽东的第一个重要老师是他的表哥王季范,比他年长九岁,后来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师。当时毛泽东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多读诗书,希望他专注于经营家业、学会打算盘即可。正是王季范多次劝说毛泽东的父母,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毛泽东得以报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合并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王季范不仅是毛泽东的老师和表哥,还在学习和生活费用上给予了他重要支持。这份深厚情谊让毛泽东终生难忘,王季范去世时,毛泽东悲痛万分,写下“九哥千古”四个字,以表达对这位引路恩师的深切缅怀。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遇到了他人生中另一位重要导师——近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杨昌济曾留学德国和日本,学识渊博,他对毛泽东的才华极为欣赏。
当年毛泽东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时,他与蔡和森的文章究竟谁排第一引发了校长与文科主任的分歧。文科主任认为蔡和森的文章“娓娓道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华横溢”;校长则认为毛泽东的文章“有气魄,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最终杨昌济裁定:“此生(毛泽东)文笔虽然粗枝大叶,但是气势磅礴,胆略过人,应排在第一名。”正是杨昌济的慧眼识珠,让毛泽东以文科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这所名校。
毛泽东人生道路上的第三位重要老师是李大钊。在认识李大钊之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早期甚至信仰过佛教,曾是无政府主义者。
当时毛泽东到北京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却认为“中国的问题还得中国解决”,于是决定留在国内,并送走刘少奇、萧劲光等学生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相当于临时工),月薪八块大洋,而当时陈独秀月薪三百六十块大洋,仅比他大三岁的胡适月薪三百块大洋。
在北大期间,李大钊向毛泽东传播马克思主义。聪慧勤奋的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两年时间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遇到问题就向李大钊请教。正是在李大钊等老师的指引下,毛泽东走上了革命道路,二十八岁时以湖南共产主义领导小组代表身份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从湖南乡村到革命领袖,毛泽东的成长历程深刻印证了老师的重要性。一位好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能照亮人生道路,改变人生命运。
5
40
17
1
11
6
4
4
4
1
16
10
2
1
3
7
1
6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