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
1405
2027
388
举报
发布时间:2025-10-21 16:36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五哥咱不能幸存者偏差啊,这些个个例也太片面了。大部分的囚犯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了……
11小时前·山东

4

分享
回复
其实某种程度上有点像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捂脸]
6小时前·北京

1

分享
回复
要这么说得看看发配了多少人,最后能活下来的多少,能翻身的有多少人,不能拿个别一两个人当普遍来说
6小时前·北京

0

分享
回复
我还在宁古塔北边[九转大肠]
8小时前·黑龙江

2

分享
回复
[呲牙][呲牙]真会想,发配啥时候都没你的便宜捡…碰巧发迹的那都是撞了大运!
11小时前·陕西

1

分享
回复
...
甄嬛的父母和妹妹不就曾经搭配宁古塔[捂脸]
2小时前·安徽

0

分享
回复
傻啊,发配宁古塔的人之前的身份能差吗?
12小时前·湖南

2

分享
回复
满清流放宁古塔者不知凡几,途中累毙,到地冻饿欺压致死者多矣,到你这,用吕家这个明显极其少的单独例子,倒是把宁古塔说成了立身成事之地了,合着发配宁古塔还是件好事了[抠鼻]
2天前·湖南

22

分享
回复
听过袁老师说过,流放宁古塔也算是一种享受
8小时前·河北

1

分享
回复
江浙南方人的特性让这一家全都演示了出来了,第一,智商高,读书好;第二,经商赚钱那是刻进了DNA,哪怕开局一个碗,积累几十年也能富甲一方;第三,爱内斗,上至朝堂下至一个宗族,就算是南宋南明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也是分成两派,内斗不止。
2天前·辽宁

29

分享
回复
光着身子没到宁古塔就成孤魂野鬼了[发怒]
12小时前·辽宁

1

分享
回复
你没钱,你怎么就反清复明啊?你反应不明白又为什么呢?那还不是有些中产阶级和高产阶级想搞的事儿吗?有钱没政治地位他后面还是要搞嘛。
12小时前·四川

0

分享
回复
看过一个博主解读过蹲过宁古塔的官宦回忆录, 说那边苦寒有点权势的都想办法入关享福,所有当地缺人丁更缺人才,而古代读书人啥书都读,基本上琴棋书画道医都通晓一点,在那边是香饽饽。
2天前·北京

4

分享
回复
苦的是流放的过程,从北京走还算近的,从南方走更远。清朝的小冰河期也没过去,牡丹江那里冬天还是很冷的,但是夏天也是很美的。读书人去宁古塔也不是做苦力,毕竟全国识字的也没几个
2天前·浙江

2

分享
回复
东北流放生活确实不怎么惨 清代女数学家王贞仪因祖父获罪 一起去了关外 在当地过得很爽 解放天性跟着满蒙妇女学会了骑马 后来获赦回老家后左邻右舍对她的作风看不顺眼 蛐蛐她不守妇道
2天前·北京

77

分享
回复
对“宁古塔社会”的美化与法律执行的误解: ◦ 错误描述: 文档称宁古塔“更加公平,更加遵守商业规则”,执法“更加人性化”,并以此解释吕家后人为何能经商致富,甚至敢向旗兵放贷。 ◦ 史实纠正: 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吕家后人能经商致富,恰恰是因为他们是“旗下奴”,不受“正身旗人不得经商”的严格限制,同时利用了边疆地区管理相对松弛和贸易机会。但这绝不代表当地“公平”或“法治宽松”。向旗兵放贷是高风险行为,一旦被上级追究,后果严重。文档将管理漏洞和身份的特殊性,错误地解读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公平”。
2天前·北京

1

分享
回复
[捂脸]这真的是当奴才当出的优越感咯
12小时前·山东

0

分享
回复
你对清朝的滤镜太重了
9小时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以前听过一个人说过,清朝因为宁古塔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导致当地人都淳朴、热情、大方,也因为发配宁古塔的犯人,之前一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所以很多犯人一到宁古塔就会被善待,日子过得很好。
1天前·广东

4

分享
回复
又一个满遗
4小时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硬核小说家杨五哥
硬核小说家杨五哥

粉丝88.5万获赞980.8万

猜你喜欢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