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
3371
2744
2637
举报
发布时间:2025-11-15 21:52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别的不说,侵占儿媳一点足以证明李隆基道德无下限[尬笑]
21分钟前·四川

1

分享
回复
我读到的历史,李隆基杀亲族,灭姑,软禁爹,杀3子,占儿媳,安史之乱!
2天前·上海

6369

分享
回复
五六十岁糟老头 抢自己22岁的儿媳 我就觉得李隆基人品太低劣太下作了 杀自己亲姑姑 杀几个亲生儿子 …… 历史写杨贵妃爱喝酒 被迫和高富帅老公分开 每天伺候个糟老头还得强颜欢笑 不用酒精麻醉自己怎么行 最后又是替李隆基背锅 被勒死 背上千年骂名
2天前·云南

121

分享
回复
看看安史之乱吧,比一战死的人都多,真的很恨……
42分钟前·江西

0

分享
回复
说李隆基明君的可以看看他自己挑的官都啥德行,武后时期的官干完活等他自己选的上位一下子就全是奸臣了,为了杜绝女子入朝堂杜撰了多少事,太平公主和姓韦的私通帮助韦家夺位就是他编出来的[OK]踩着自己父辈的根基留下来的却是亡唐之实他也是典型的败家子了
12小时前·北京

4

分享
回复
李隆基的正面功绩,还是要算在武则天头上的,享受了武则天的丰厚的政绩遗产,其自己本身政治能力并不怎么样,唐朝最大败家之一,把一个王朝由盛玩衰。
56分钟前·江苏

3

分享
回复
什么叫三年后又杀太平公主?正史里是太平公主谋反,核心皇宫兵权都被策反,事不密泄露了,李隆基差点被干掉。看看事情的经过你就知道了,李隆基完全就不合格呀,被太平公主逼到那种程度,怪不得后面安史之乱。[捂脸][捂脸]
2天前·上海

5

分享
回复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百分之八十都是因为,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清明执政,而李隆基的一个安史之乱,彻底伤了帝国的根基,从此让唐王朝彻底走向了衰落;一个侵占儿媳,更是违背道德伦理,德性有失,不配为人
1天前·辽宁

95

分享
回复
我觉得墓志铭真假参半吧,就像现在写的祭文一样,自己祖宗死了,写的他的生平事迹都往好的地方写,他的坏事可能就不会写上去,而且自唐宋以来皇帝死后的谥号这些都往好的方面去了,哪里还有恶谥
2天前·老挝

2

分享
回复
我始终不解,为什么韦后会毒杀自己患难与共的丈夫! 虽然我有理由相信她有政治野心,但是,毕竟是当皇后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蠢,毒害自己的靠山丈夫?,要知道,李显夫妻二人是绝对的利益共同体啊。。。。。。所以有理由相信是李隆基干的!
2天前·广东

10

分享
回复
墓志铭是她最亲近的人写的,不一定客观,当然了,李隆基写的也不一定全真,所以这就要问史官的笔铁不铁,有没有被皇权干涉了,因为正史也不是李隆基写的,而是史官写的,
2天前·广东

4

分享
回复
彼之贤明神助,他之祸乱朝纲,这本质并不矛盾,无非是现在哪边说话罢了,不存在颠覆一说,而且多年对手,给个体面也还可以,普普通通的悼词,最怕的二极管人群胡说八道了。
2天前·山东

2

分享
回复
李隆基晚年昏聩,确实不咋地。但就他杀上官婉儿这事我们后人也没办法评价对错,但是作为一个上位者来说,忠心绝对比才能更重要,如果上官婉儿不能为他所用,那么她越有才就越要死。党同伐异诛灭异己才是个合格的上位者,也是稳定朝堂的关键因素
1天前·江西

5

分享
回复
只能说时也命也,上官婉儿注定不会得善终的,武皇死后她的位置是很尴尬的,位置又太高了,退也退不了只能左右逢源,韦后事件李隆基如果不杀了上官婉儿那么几年后的太平公主事变上官婉儿一样也会死。政治这玩意我们普通人是无法想象的,只有坐到了那个位置才会明白,一个小错误也许就是身死道逍,更何况还是处于李唐王朝中期皇位最动乱时期的上官婉儿
1天前·广东

3

分享
回复
淫乱宫闱,在当权者身上都不算事,这叫精力旺盛,现在相当于现在的私生活糜烂,哪个贪官不是10-30个小三。操纵朝纲,相当于听不进意见一把手绝对权力。
5小时前·上海

0

分享
回复
...
1正史就是指《新唐书》和《旧唐书》,2那时候极力反对和贬低女性参政,3对于上官婉儿的负面为人处事的评价都是没有具体和确切证明的推断,4以上情况下还能有诸多正面评价,可想而知,上官婉儿还是很牛批!
19小时前·山东

2

分享
回复
成王败寇,没啥好说的,太平公主上位,大唐会接着乱,也不会有四十年的巅峰期,李隆基的巅峰微操是靠着三百家奴完成了对太平公主的宰相班子和北军将领的突击斩首,堪称绝地反杀,拨乱反正,险到了极处,也妙到了极处。
1天前·河北

1

分享
回复
唐诡的含金量,我第一次只知道,千秋万岁,椒花颂声。
20分钟前·山西

2

分享
回复
这个我不太信,这人反正都做了好多不漂亮的活,而且确实有上位者的一些伪装,必须要如何如何,不能自己动手,但他不至于还要这样添一笔,这两个人我觉得要看谁先死,其他人记载看是不是这样
22小时前·浙江

1

分享
回复
所以正史正史,未必是真,尽信书不如无书。必须得有自己的看法见解,历史这东西,决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一点,胜利者写的历史,只能作为参考,最终还得自己辩证看待。
2天前·四川

1

分享
回复
趣说文物
趣说文物

粉丝92.3万获赞4669.6万

猜你喜欢

推荐视频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