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一句话):作品好!艺术家牛! #陈丽君 #我的大观园 #陈丽君带火了越剧 #梅花奖 #段枭雄 @陈丽君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陈丽君和《我的大观园》是一次双向奔赴,从演员到作品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共赢”。好就是好,尽管艺术评价从来没有唯一标准,但是共通性的基本评价我相信还是相通的,我身边任何看过这部作品和陈丽君表演的人,我本人没有听过任何一句差评。 可是我就很纳闷,为何就会有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呢?甚至有人给我隔三差五私信骂我,有的骂我骂的都是一篇小文章。不管是谁,有事咱讲道理,我思考再三,和大家分析下这个事,您觉得有道理咱们握手言和,您要觉得就是固执的死磕,请各自尊重,划开吧! 首先,我本人不认识陈丽君本人,但是作为普通观众,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陈丽君,我虽然在戏曲学院工作,可能比普通人看得多听得多,有些人黑我不懂戏,要知道戏是给观众看的,观众不是只有行家。作为我个人,我看了觉得惊艳,认为她是目前最让我震撼的戏曲演员,甚至我觉得她天赋好到可以用“小天才”来形容,可以不认可,但是我表达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次,我认为各个剧种都应该看过来,这话也没毛病!客观来讲,戏曲在当代确实是个冷板凳,比起影视、音乐这些非常小众。但并不代表这门艺术不好,只是跟我们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倾向不一致,我曾经听到过抱怨说戏曲演员吃了那么多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没有人家现在这些网红聊一晚上挣钱多呢?这个怪谁啊,谁都不怪,市场就是这样子,公平竞争,那就需要我们从“供给侧”来考虑!国家每年要花我们纳税人那么多钱去供养一些体制内的戏曲院团,要知道戏曲经常是不要钱,各种群免费发票的!如果国家不去供养,那真的就失传了,现在或许不需要,等过些年需要了就再也没有了。 最后,如果我们把戏曲通过这个时代大家喜欢的方式推的很火,做到既传承又不用靠纳税人的钱去养活,把整个市场蛋糕做大,不好吗?我们总在说守正创新,传承中发展,那陈丽君显然就是很好的个案!上周梅花奖的出炉,感慨很多获奖的选手他们的坐念唱打真的是一般的影视演员比不了的,可那个名单出来很多朋友说除了秦海璐一个都不认识。难道那些演员不好吗?只是缺乏影响力。可陈丽君通过努力上综艺,人家完全可以认识更多的大导演,大的制片人去走影视路线、开演唱会,这不比回来演戏挣的多吗?还不是源于热爱啊! ……真不想多说了,希望停止一切无聊的猜忌和恶评,关注好演员,好作品!!!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