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西红柿的秘密 美国记者Barry的一次意外,揭开了工业化番茄生产的残酷真相——他在超市买的西红柿掉在地上,竟完好无损,甚至能当皮球扔。这份“耐造”让他警觉,随后他走访美国鲜食番茄主产地佛罗里达州,看到的景象远超预期。 这里的番茄生产极度工业化: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北美几乎所有鲜食番茄都来自这里。但番茄从不是成熟变红后采收,而是青果(约5成熟)就摘下,进仓库催熟后再长途运输。为了耐运输、少损耗,种植的全是硬皮、汁少的品种——这也是我们吃的西红柿越来越难吃的根源。更严重的是,从土壤消毒到采收保存,整个过程要用到100多种化学品。 比口感差更触目惊心的,是背后的“人”的困境。真正采摘番茄的不是农民(farmer),而是被称作“Picker”的群体——他们大多是墨西哥非法移民,抱着挣钱的希望而来,却过着毫无保障的生活:住集装箱、清晨在街头等农场挑选,每天工作超10小时,收入却只有十几美元,毫无社会保障可言。 Barry在书中尖锐指出:我们每买一个这样的西红柿,都是在默认这套体系的不公。这些Picker的处境,本质是“现代奴隶制”(modern slavery),而工业化番茄生产带来的,不只是难吃的果实,更是严重的社会不可持续——它以牺牲环境和底层劳动者为代价,维系着看似高效的供应链。 #公平田野 #《西红柿的土地》 #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 #西红柿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万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8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