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昨天专程去澄城县万泉街添景城逛农历9月13古会,开车一小时就来到了地点,一踏入澄城古会的街巷,扑面而来的是混杂着食物香气、叫卖声与笑语的鲜活气息,没吃早饭的我,肚子立刻叽里咕噜的叫唤了起来; 进入美食区,先来两大串烤羊肉,第一次吃那么粗长的羊肉串,真是过瘾,颇有些梁山好汉大块吃肉的感觉; 这场延续了不知多少载的民俗盛会,早已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场所,更像是一部立体的乡土教材,让我在穿梭间读懂了澄城的烟火人间与文化根脉; 穿梭在古会的街巷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两侧的摊位鳞次栉比,老匠人守着自家的手工艺品,木雕的纹样细腻精巧,面花的造型憨态可掬,粗布缝制的鞋垫绣着吉祥图案,每一件物件都带着手工的温度,藏着老一辈的匠心,热气腾腾的食物刚出锅,香气便勾着人驻足,一碗醇厚的水盆羊肉,配上现烤的月牙饼,肉烂汤鲜,满口都是地道的乡土滋味,这不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是对当地饮食文化最直接的感知。 站在澄城农历九月十三古会的人流里,耳边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秦腔的唱腔交织在一起,鼻尖萦绕着食物的香气与尘土的味道,恍惚间,竟与记忆里八十年代的交流会重叠。那些褪色的片段突然鲜活起来,在今昔交织中,漾起满心的温软与怀念; 八十年代的交流会,是童年最盼的盛事,那会儿没有如今的繁华商圈,交流会便是乡村与小镇的“狂欢节”,提前几天,大人们就会盘算着赶会的日子,孩子们更是掰着指头数,夜里都能梦见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交流会的场地多在镇子边缘的空地上,几根竹竿搭起简易的棚子,五颜六色的塑料布一盖,便成了一个个摊位。远远望去,彩旗招展,人声鼎沸,隔着几条街都能感受到那份热闹; 除了舌尖与指尖的惊喜,古会的核心魅力更在那份浓浓的民俗氛围,戏台子下,全是密密麻麻的观众,台上锣鼓声铿锵有力,秦腔演员的唱腔高亢激昂,台下的老人们听得入迷,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陌生的人们因一段唱腔、一场热闹彼此相视一笑,那份不加修饰的淳朴与热忱,是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温情; 我们离开时,手里拎着买回家的美食,耳畔还回响着秦腔的余韵与商贩的吆喝,这场古会之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市井烟火,更让我懂得,民俗文化从来不是过时的存在,它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古会更显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慢下来,去触摸时光的温度,去感受文化的力量,去重拾那些藏在烟火人间里的美好与感动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