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输掉了越南战争 1960年代,刚在二战胜利中崛起的美国,带着全球超级大国的自信将目光投向越南。他们想阻止共产主义扩散,担心“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越南沦陷,东南亚其他国家也会相继失守。于是,金钱、武器、顾问乃至几十万军队被投入战场。 但美军很快陷入困境。越共与北越军队没有使用常规战争模式,而是用游击战、伏击、陷阱、地道,甚至伪装成平民作战。习惯了传统阵地战的美军,被困在闷热雨林中,每一处阴影都可能藏着敌人。这场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美国始终没明白,对越南人而言,这不是冷战的一部分,而是反抗殖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北越军民为祖国而战,动力十足;南越政府却腐败丛生,内斗不断,缺乏民心。美军虽装备精良,却成了“占领者”,大规模轰炸和“美莱村大屠杀”等悲剧,让当地人彻底失望。 国内的情况更糟。每晚电视里的战争画面、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不到希望的战局,一点点侵蚀着民众支持。1968年的“春节攻势”,虽让北越军事受挫,却彻底击碎了美军能赢的幻想,国内抗议浪潮爆发,政府公信力崩塌。 在付出58,000条生命、数十亿美元后,美国于尼克松时期启动“越南化”政策撤军。1975年,美军撤离两年后,西贡陷落,北越军队进驻,战争结束。这个超级大国,最终在一场他们从未真正理解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