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万
《钾离子通道蛋白——“精准捕获”的诺贝尔奖(上)》——— 上回书中,说到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Peter Agre教授,因意外地发现了水通道蛋白而获得了200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这回书中,则要讲到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Roderick MacKinnon 教授以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为目标,精准捕获,最终,也获得了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半。与Peter Agre一样,Roderick MacKinnon 也是小镇做题家。不过,Roderick MacKinnon 在跳槽洛克菲勒大学之前,就已经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了。按照2023年度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行榜,哈佛大学是仅次于中国科学院的全球第二顶级科研机构,但如果抛去科研院所,单纯排名大学的科研实力,哈佛大学则是全球第一的大学,比排名第二与第三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自然指数分值高出将近一半。而在三十年前,哈佛大学更是科研实力“遥遥领先”的全球排名第一大学。Roderick MacKinnon 教授最令人钦佩的就是目标精准,不计一切,奋勇出击。为了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的晶体结构,居然出人意料地离职全球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跳槽去了洛克菲勒大学。结果,不到十年,Roderick MacKinnon 就因在洛克菲勒大学的创新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目光前瞻,目标精准,勇气与运气是成功的重要基础。离子通道,有两个最重要的性质,一是通道对被转运物质的选择性,比如,在生理条件下,钾离子通道仅能转运钾离子,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的跨膜运输。二是通道的闸门作用,或者说“门控”作用,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打开通道的闸门。#钾离子通道蛋白#诺贝尔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