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墨西哥亡灵节:跨越3000年的生命狂欢 墨西哥城宪法广场上,万寿菊的金黄花瓣铺成金色河流,卡特里娜骷髅面具在人群中闪烁。11月1日的夜晚被音乐与笑声填满,每年此时,墨西哥人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逝者归来。这场持续两日的亡灵节庆典,藏着跨越3000年的生命哲学。 时间倒回公元前1000年,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已在特诺奇蒂特兰城举行米克特兰祭。他们相信,灵魂需穿越九重黑暗,历经四年跋涉,才能抵达最终安息地。祭坛上摆放的玉米、龙舌兰酒与蝴蝶标本,是引导亡灵的路标。 这些仪式在1519年遭遇巨变: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摧毁神庙,强行推行天主教,却始终无法抹去原住民对生命循环的敬畏。16世纪中叶,融合悄然发生:原住民将万圣节的南瓜灯换成南瓜形状的糖骷髅,把万灵节的祈祷词混入纳瓦语歌谣。 1910年墨西哥革命后,新政府为凝聚民族认同,将分散的祭奠仪式统一为亡灵节。画家迭戈·里维拉在1947年国家宫壁画中,首次将卡特里娜骷髅与现代城市景观并置,让这个形象彻底扎根文化记忆。 现代庆典的每个细节都是文化密码:祭坛最上层摆放逝者照片,中层陈列他们最爱的食物,底层铺满万寿菊——这种在阴间唯一存活的植物被认为能照亮亡灵归途。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亡灵节列入非遗名录时,特别提及帕斯卡库阿罗湖的小船载烛仪式:人们将点燃蜡烛的纸船放入湖中,形成流动的星河。 2017年《寻梦环游记》全球热映,让亡灵节面具销量激增300%。墨西哥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预计有43万国际游客专为亡灵节而来,带动餐饮、手工艺等行业收入达495亿比索。但商业化浪潮也引发争议:瓦哈卡州手工艺人抱怨机器生产的糖骷髅抢了饭碗,年轻人则在社交媒体争论传统彩绘是否该加入荧光色。 1913年,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创作“卡特里娜女士”时,本意是讽刺墨西哥城上流社会的虚荣。这个头戴宽檐帽、身着华丽长裙的骷髅形象,却意外成为平等死亡的象征。正如波萨达所说:“我们终将穿着同样的骨头衣裳。” 如今,墨西哥小学课本这样定义亡灵节:“用笑声打破死亡的沉默,用色彩对抗遗忘的灰白。”当宪法广场的孩子们把脸涂成彩虹骷髅奔跑时,他们…… #墨西哥文化 #传统节日 #寻梦环游记 #墨西哥 #亡灵节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