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高原测试现场流出的谍照来看,小米YU9的测试车规模已显露出「战略级」投入的端倪。虽然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数量,但结合行业规律与测试场景,可以推断其测试车数量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1. 核心测试团队的「三车铁三角」 在帕米尔高原的关键测试中,编号「071」的伪装测试车被确认为YU9原型车。这重点承担增程系统高原适应性、电池防晒性能等「生死线」级测试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测试车尾部的「071」编号暗示其可能属于第71批次生产的测试样车,侧面反映出测试车已进入多批次迭代阶段。 2. 跨场景测试的「矩阵式布局」 YU9的测试范围远超单一高原环境。早在2025年7月,小米就启动了覆盖G228、G219、G331三条国道的长途测试,累计行驶里程达3.5万公里。这类跨气候带测试通常需要数十辆测试车同时运行——从漠河的极寒到海南的高温,每辆车需完成至少5万公里的严苛路试。参考小米SU7曾投入576辆测试车完成全场景验证,作为更复杂的增程车型,YU9的测试车数量可能在200-300辆区间。 3. 产能匹配的「预量产储备」 武汉汉南工厂2026年上半年投产的规划,倒逼测试车进入「准量产状态」。根据行业惯例,新车型量产前需完成100辆以上的预生产车(PPV)测试,这些车辆的零部件与工艺需与量产车高度一致。结合小米「年产30万辆」的产能目标,YU9的预量产测试车数量可能接近150辆,确保生产线启动后能快速爬坡。 4. 智能驾驶的「双版本对冲」 测试车被观察到存在「有无激光雷达」两种版本,这意味着小米正在同步验证不同智驾配置方案。若按每个版本需50辆测试车计算,仅智驾专项测试就需100辆以上。此外,小米自研的Xiaomi Pilot Max平台还需额外车辆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推高测试车总量。 总结来看,YU9的测试车数量大概率在200-300辆区间。这一规模既符合小米「技术狂堆料」的一贯风格,也能支撑其2026年三季度上市的目标——毕竟,要在高原、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中收集百万公里级数据,没有足够的测试车「车轮战」根本无法完成。而雷军亲赴新疆督测时,身后那支浩浩荡荡的测试车队,或许就是YU9冲击高端市场的「隐形核武器」。#小米YU9 #昆仑N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