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是中法双方于1884年8月23日在福建闽江下游马江进行的水上战役。 1883年,法国迫使越南签署《顺化条约》,否定中国宗主权。清政府虽派遣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但又希望通过谈判或国际调停达成妥协。 1884年6月,中法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但对于撤军时间未商定。随后,清军与法军在北黎地区发生冲突,法国以此为借口反诬清廷破坏条约,提出赔款与割让港口等要求,谈判无果后,战争规模逐步扩大。 法国以北黎事件为借口,要求清政府赔款,并宣称将采取直接行动获取担保品,扬言要占领福州和台湾。 马江是福建第一水系闽江的下游,马尾是重要的停泊地和福建水师的基地,附近还有中国最大的造船厂——福建造船厂,战略地位重要。 清政府指挥将领为张佩纶、何如璋、穆图善等,拥有“扬武”“福星”等11艘兵舰,以及十余艘小艇和十艘炮船,武器装备有克虏伯大炮和一些口径不一的火炮,但大多较为陈旧。 法国指挥将领为海军中将孤拔,拥有“伏尔他”“鱼雷艇”等十艘舰艇,装备58尊大炮及若干机关炮,在武器装备和舰艇性能上占据优势。 1884年7月14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进犯福建马尾港,清廷却下令“如对方不动,我方也不开火”,福建水师只能与法舰僵持。8月23日上午,法国向福建水师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当天下午前撤出马尾,否则开战。但因电报线路故障,闽浙总督未能及时通知船政舰队,下午13时45分,法国舰队提前开火,海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福建水师因没有统一指挥,仓促应战,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多艘军舰在第一波炮火中被击沉或重创。“扬武”号虽奋勇还击,但最终被击中左舷,舰桥起火,官兵几乎全部殉国。“福星”号等舰也在战斗中遭受重创,相继沉没,福建水师的11艘军舰和19艘运输船在不到30分钟内损失殆尽,官兵阵亡760人,而法军仅5人死亡,27人受伤,3艘军舰损伤。 8月24日上午,法国向马尾造船厂炮击,使其遭到严重破坏。25日,法国海军在罗星塔登陆,随后几天,法舰沿途轰击闽江两岸炮台,金牌、长门炮台被毁。8月29日,法国军舰离开闽江口。马江海战以中方惨败告终,法军共阵亡10人,伤48人,清军死伤超过3000人。 马江海战使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夺取了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的海权,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军事上的落后,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马尾海战#中法战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