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列入皖江城市!对安池铜芜马滁是好是坏?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滁州的老乡们,不少人心里犯过嘀咕:合肥这“内陆兄弟”咋就成了皖江城市?甚至担心它会不会分走资源、抢了生意。其实从皖江城市带“一轴双核两翼”的规划定位看,合肥本就是核心成员,而引江济淮贯通后,它带来的联动效应远大于竞争,对咱安池铜芜马滁来说,更是利远大于弊的“强援”。 先说说实打实的好处,首当其冲是港口联动让咱“靠水吃水”的饭碗更稳。以前咱芜湖港、马鞍山港忙着承接全省货源,压力不小;现在合肥港借江淮运河崛起,2024年吞吐量突破5415万吨,成了辐射皖北、豫东的中转基地,正好帮咱分流内陆货源。马鞍山郑蒲港还跟合肥共建“飞地港口”,引导比亚迪等企业从这里出货,芜湖港则专注长江干线“联动接卸”,铜陵港聚焦有色金属运输,各有侧重互不抢食。池州的茶叶、安庆的化工品走合肥港中转,比绕路节省20%物流成本,这不就是帮咱多赚钱? 更关键的是产业协同能让咱的产业链更壮实。合肥作为“双核”之一,手握158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正好补咱不少城市的研发短板。比如芜湖的汽车零部件、滁州的家电,能对接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铜陵的铜加工件,可配套合肥的锂电池生产;安庆的石化产业,能借助合肥的新材料研发升级。2024年合肥“新三样”出口激增601.7%,这些货不少用的是咱皖江的配套,等于合肥帮咱把产品卖到了全球。 当然,老乡们的顾虑不是没道理:会不会被合肥“虹吸”资源?其实从数据看,2024年芜湖港1.55亿吨吞吐量仍稳居省内第一,马鞍山、铜陵港也保持亿吨规模,合肥港更多是承接内陆货源,形成“干支联动”的互补格局。规划里早明确了分工:咱沿江六市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合肥是“创新策源地”,就像滁州对接南京、芜湖主攻制造、合肥聚焦研发,各有饭碗。 说到底,皖江从来不是“诸侯经济”的一盘散沙。合肥列入皖江,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搭台子的:它帮咱打通内陆腹地,让池州的生态货、安庆的文化品走得更远;用外贸渠道带火芜湖的汽车、铜陵的铜材;靠科教实力帮咱产业升级。现在安徽内河港口吞吐量能排全国第三,靠的就是合芜马铜这些城市抱团发力。 所以老乡们别纠结了,合肥这“新伙伴”不是外人。有它补全内陆航运短板,咱安池铜芜马滁能一起把皖江的招牌擦得更亮,在长三角里更有分量——这样的好事,咱该举双手欢迎!#合肥 #安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