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沉浮的橘子》PPT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初步感知橘子带皮与剥皮后的沉浮差异 2、能用沉下去浮上来等词汇描述观察现象 3、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同伴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物质准备:若干个橘子,二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颜色、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幼儿产生探索橘子里面的兴趣。 (出示剥了皮的橘子,橘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 二、探索橘子的沉浮现象。 1、将带皮的橘子放入水中,观察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橘子会沉下去?”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将全部剥掉皮的橘子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橘子会浮上来?”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科学原理: 橘子皮上有很多气孔,内部有空气。像救生圈,密度小于水,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而橘子果肉含有较多的糖分,剥皮后糖分变重了,密度大于水,因此会沉下去。 活动延伸: 家庭实验:尝试用橙子、柠檬等水果进行对比。 艺术创作:用绘画记录实验过程,制作我的发现小书。#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园教案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大班科学《有用的橘子皮》PPT课件+教案 活动设计: 橘子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且喜爱的水果。在吃橘子时,孩子们往往只关注果肉,而将橘子皮随手扔掉。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关注被我们忽视的“废物”——橘子皮,通过看、摸、闻、比等多种感官探索,发现橘子皮的特点,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这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拓展其生活经验,还能在他们心中埋下“变废为宝”珍惜资源的环保种子,符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科学领域目标。 活动目标: 1.感知橘子皮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外部特征,了解橘子皮在去味、做陈皮、清洁、制作食品等方面的用途。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萌发珍惜资源、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橘子皮的特点,了解其多种用途。 活动难点: 理解“变废为宝”的含义,并能将“废物再利用”的环保理念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吃橘子的经验。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设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一个谜语大家来猜猜 小小金坛子,装满黄饺子,吃掉黄饺子,吐出白珠子。 是什么呢?(橘子) 二、观察橘子#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园教案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