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条(英文名:Gold bar),即条状或块状的黄金,因此有时也称为金块。从投资和收藏角度看,金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金条;另一种是纪念金条。金条起源于古代的货币流通。民国时期金条的俗称是“黄鱼”,由民间金银楼或民国中央造币厂铸造。中央造币厂生产的金条,收藏界俗称“厂条”。条面印有编号、成色、重量等文字,有的还钤有“中央造币厂制”、铸造时间等戳记。截至1949年3月,中央造币厂共生产各种重量的金条111万余条,计重153万余市两。新中国首次公开发行的金条是千禧纪念金条。该金条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于1999年12月中旬制作发行。千禧纪念金条有500克、200克、100克和50克等4个品种。2004年6月22日,中国国内第一种由银行代理买卖的投资型金条“高赛尔金条”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上市,共有2盎司、5盎司和10盎司三种规格的金条。金条的规格多种多样,但按国际惯例,进入市场交易的金条,在精炼厂浇铸成型时都必须标明其成色和重量,一般还应标有精炼厂的厂名及编号等。其制作工艺有“浇铸”和“油压”之分。普通金条的价格与纪念金条的价格有所不同。纪念金条的发行价格=成本+10%的增值税+5%的消费税+利润。而普通投资型金条的价格是在黄金现货价格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加工流通费。2024年,中国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到373.13吨,同比增长24.54%。2025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投资金条价格约986元/克。在手续费方面,购买金条需支付5%-15%的加工溢价。回购时,银行或金店通常会扣除3元/克折旧费或1%-2%损耗费,部分机构还会收取2元/千克的出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