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你小时候经常被周围的大人夸赞,哎呀,谁谁谁可真不像他这个岁数的。别看人不大,想法还挺成熟,就这心智,以后必能成就大事。 在你身边的小伙伴还在傻吃闷睡和泥巴的时候,你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几岁甚至将近十岁的心智。比如,你开始觉得玩泥巴很幼稚,比如你看穿了人群的本质,于是变得我行我素。 比如,你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比如,你在老师训斥其他同学的时候,会悠悠的飘过一句,何必呢?他爱玩玩呗,反正玩的是他自己的人生。 然后在老师和同学错恶的目光下,高调退场,拍一拍衣角,不染一丝世俗的尘埃。你觉得你想明白了很多道理,你觉得你已经大彻大悟,领会了 活着的真谛。在别人还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的时候,你的心理年龄就达到了二十多岁。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比同龄人都早。你开始逻辑自洽,你开始善于帮助他人答疑解惑,同学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来问你,甚至有人给你起了个人生导师的封号。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你步入大学,甚至开始工作。起初的几年,你还是很突出,你比同龄人的想法更成熟,更完整。 然后你过了三十岁,突然有一天,你开始发觉职场上你升不上去了,生活上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了。 在成年人的感情世界里,你单纯的像个傻子。一直以来,你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似乎都不奏效了,很多事情完全不能按照你所想的发展,你开始 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次轮到你和朋友诉说,朋友听完你的想法和分析,笑着说,你怎么还跟二十几岁的小朋友一样啊,真是单纯的可爱。于是你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你的心理年龄在你过的最顺风顺水的那几年,偷偷的不长个了。 所以你们十几岁时,二十岁的心智的你显得很成熟。你们二十几岁时,心理和生理的年龄达到高度匹配,你无从察觉到了三十四十几岁时, 别人的心理年龄已经远超你了。停留在二十岁心智的你显得特别幼稚。老人们都说,先长个不算个,后面长得往往才是大高个,心理上又何尝不是呢?过早的形成自我价值观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他就像一个羊圈, 有的人比别人早圈住了那么几头羊,就以为抓住了世界的真理,过早的给羊圈封了口,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舒服又自洽的活着。有的人的羊圈一直不封口,里面五花八门,什么样的羊都有,甚至还混着几头小狼崽。后来有一天,天灾来了, 你的羊圈被瞬间冲垮,你发现那几头羊根本不能支撑你度过天灾,于是你的羊圈垮了,你的世界观也垮了。 拥有大羊圈的人虽然也不好受,但有的羊跑了,活了下来,有的上岁数的羊躲进了山谷,有的年轻的羊被狼带着藏进了森林。天灾过后,他还有翻盘的能力,而你什么都没有了。 心智真正成熟而能力又强的人,一定有一个很大的羊圈。你去看他的羊圈不封口,包容性强一 一直在准备着扩充心智,停止生长的人,羊圈虽然干净,种类也足够纯,围栏还特别的牢固,但反而抵抗天灾的能力非常的弱。年少时心智增长的途径有书本,有老师,有父母,有学校,但三十岁后 心智增长的唯一途径是生活的教训。我就是一个前面日子过得太顺了,心智偷偷在二十岁后半就停止了生长的人。所以三十四岁失业后不懂得变同,不会维护能帮到自己的资源。 别人的三十五岁在爬坡,我的三十五岁已经明显在走下坡路了,生活中的大问题、大挫折也只能接受,劝自己想开点,好在还保留了那么点努力和认真,还有一份固执。现在在做简笔画,自媒体谋出路,但境遇和状态却 确实大不如前。人生和世界观还没有定型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的羊圈,别人的羊圈在小世界里自洽很容易,但大的羊圈真的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你想跟着我学点简笔画,给自己预备条副业的出路,或者是个人兴趣做个自媒体账号,我也是非常欢迎的。欢迎左下角了解,通过自媒体,也让我听听你的故事。
粉丝20.4万获赞163.0万


中国式的教育是什么呢?小学之前纵容宝啊,啥都行啊,一上学开始打压,成绩不好,你就怎么怎么样,使得这个孩子就无所适从。学习肯定不是好东西啊,学习要是好东西,怎么能把我把我妈吓成那样呢?一上学之后,立刻我告诉你,要学习不好,你以后就完了。 所以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他怎么能热爱学习?在整个的这种教育过程当中,家长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应该抵御的。现在学校老师错一个字,哈,写三篇让你下次不错了。 家长就应该知道,一个孩子要把一个字写三篇,他要能热爱文字才怪,一道题做错了,重复做三页,他能热爱数学才怪。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身为家长要始终保持先进的理念,你就能规避这个孩, 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哪些能伤害他,伤害的行为我们就终止吗?最终你就能够保驾护航的带着这个孩子一直顺利的成长。我觉得都需要新的理念的注入,而我敢保证,全网没有一门课,没有一本书能像我们这个课程这样, 从零岁开始,一岁干嘛,两岁干嘛,三岁干嘛?没有,因为我在教育我们家孩子过程当中,我经常想啊,上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说,哎呀妈,这谁要能告诉我这个事应该怎么做该多好啊,没有标杆可操作的流程,没有,所以那个时候我会很痛苦。 然后现在我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我研究了这个从小到大各个时期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我把它给摘出来,要求你怎么做,你就按照老师仪式的去做,你的孩子就能人格顺, 长大了之后就不会一会焦虑,一会抑郁,一会人际关系不好,因为所有的点都告诉你了,在什么点应该去做什么,按照这个去走,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人格培育指南。 现在的成年人的问题全是人格出了问题,人格什么时候形成?出生的时候开始形成,四五岁形成,初步的确立,十八岁定型, 正好是你原生家庭,零到十八岁对这个人的培育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知道说自控力啊, 最好在两三岁把他给做训练了哈。情绪管理,原来三四岁的小朋友就可以进行情绪管理哈,然后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特别重要的写作业的习惯,我怎么给他养成这个孩子以后不会出问题啊?你把这个课好好的去听听,从零 岁到十八岁,每一年他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怎么样去做,处理这个孩子会很顺畅的,人格会更容易健全,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去听这个课, 保证你的孩子人格完整。所以大家如果在亲子教育过程当中,你有一些困惑,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点击下方小黄车亲子关系于人格培育, 把他拍了之后,你好好去学,你立刻就给一般的家长瞬间就能告诉一个层次,你站到这个高度再去看,你就知道你家孩子啥该做,啥不该做,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教你怎么帮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到了五十岁,人生的结局基本上定型了。我们半高中聚会,同学们分了以下几类一、在职公务员。最低职位副镇长、副科级。最高职位省会城市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不出意外可安享晚年。 二、教师。最低职务是普通老师,最高职务是中学校长,目前收入都很稳定,都有房有车,退休后有保障,可衣食无忧。三、国企员工。 在大国企的人基本上没有离开单位,大部分都混到了较高的职位,但都已退居二线,但家底比较殷实,有些有几套房产,退休后还有养老金,晚年同样衣食无忧。四、剩下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大多混的都很一般,有些在外打工, 有些在乡下务农,有些还在做生意。我们班最有钱的两个同学都是没考上的,一个是在老家办建筑公司发了财,另一个是在深圳创业发了财。这次同学聚会的费用基本上是由他们两人赞助。 总之,考上大学的普遍要比没考上的好,在体制内的普遍要比体制外的好。看来多读点书,总体来讲还是有好处的。

三岁是助脾,五岁就助骨,三岁以前你偶尔叫错了,你还很快可以调整过来。过了四岁半以后,要改变小孩是相当的困难。 你看有的小孩子,他要你的时候,他跟你很亲热,他不要你的时候,他翻脸无情,那这种小孩将来长大是不是很可怕?我们记住,三岁以前人格塑造 比学业更重要,一生的品德就在这个时候培养他的基础,我们要用心养成他各种良好的习惯。学业不是重点, 功课不是重点,会写多少字不是重点。他怎么样跟人来往,怎么样对外面来的人有礼貌,怎么样关心家里面的人,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大脑发育,聪明程度早在六七岁就已经决定好了。诵读经典是对少儿大脑发育过程中最有效的优质刺激。[玫瑰][玫瑰]](https://p3-pc-sign.douyinpic.com/image-cut-tos-priv/79d23274bf6884c7539a829053a953a0~tplv-dy-resize-origshort-autoq-75:330.jpeg?lk3s=138a59ce&x-expires=2078960400&x-signature=UCnhcoENZOIEJOvFBzJonXxM5Dw%3D&from=327834062&s=PackSourceEnum_AWEME_DETAIL&se=false&sc=cover&biz_tag=pcweb_cover&l=202511200938451F97A04F94C479415D46)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正常人一出生大脑就有一千亿个脑细胞或称神经元,他们彼此顾虑,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刺激时,每根神经元就会发育出许多树枝状的树突来, 殊途之间通过突出互相连接,突出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智力就越高。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 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零至三岁间就完成了百分之六十。这三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三至六岁间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六至八岁间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岁以后的发 发展则渐趋缓慢,到十三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到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了。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那么当他们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只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让孩子变得聪明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在大脑发育的敏感期,也就是零至十三岁之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方式,反复接受最优质的信息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对所吸收的内容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可是那些内容被深 深的刻在深层潜意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儿童在大脑发育的初期理解能力比较弱,而吸收能力却非常强,并且其吸收信息的方式是整体式的吸收。 这段时期,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不加选择的全部吸收。经典教育正式把握住这个关键。通过经典的语言、文字、音乐、图画, 采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方法,使孩子的大脑得到最优质的信息刺激。所以,大量诵读经典是对少儿大脑发育的最有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