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3.9万获赞79.8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易三国结成了法西斯轴新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瓜分世界的野心。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日本这个被军国主义腐蚀的国家,对中国这个已经脆弱的国家发动了攻击。 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全球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军队遵守了不抵抗的命令, 中国的东北三省迅速被日本占领,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其深刻原因是在于试探中国政府对日的态度和军事实力。轻而易举的胜利 使整个日本已有的野心迅速膨胀,从征服整个满洲变成了对整个中国的全面入侵。 由于接受了中国东北整个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日军的实力逐渐变强,再次证明了当时的日本是整个亚洲明显的第一强国。希特勒他更愿与中国结盟,可惜中国当时军阀割据, 工业体系薄弱,这一现实令他断绝了这个想法,转而将目光投向具有强大实力的日本。希特勒政府曾派出军官协助中国政府训练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并为围剿红军提供援助,其目的是巩固统治。 而事实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证明了国民党确实不堪一击,中央政府连一个地方军阀都难以战胜,这使得希特勒的希望破灭。在那个弱肉强 时的时代,只有永恒的利益。德日军事结盟都是经过双方深思熟虑的,其有结成同盟的天然共性。一、具有共性的野心膨胀的军国主义制度, 德国和日本都是盛行军国主义的国度,这种相似性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天然的亲近感,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尤其是日本,经过明智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在经历甲午中日战争战胜当时亚洲第一强国中国后,日本对西方的学习使其深深折服于西方文化和强大的工业能力, 是托亚入欧的思想在那时形成。由于国土狭窄和资源贫瘠,日本无法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这成为了其进一步 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外扩张成为了获取资源和庞大消费市场的唯一手段,而中国就是理想的对象。日本崛起的太晚,在中国问题上处处受西方国家的制约,日本尤其想摆脱这种局。 德国也是如此,统一的太晚,放眼整个世界,已经被英法等老牌国家瓜分完毕,要想发展,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势力划分。 德日两国都是新兴的强国,其暴涨的国力并没有相应的战略发展思想的匹配。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国际社会的末始与末许,日本就更狂了,德国军队开进莱因非军事区,英法视若枉然,德国就更肆无忌惮,德日军国主义的野心 也随之膨胀,两个国家也是由于共同的野心走到了一起。二、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当时的红色苏联是德日两国个共同的敌视对象,日俄本就是死对头,两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利,在一九零五年爆发了日俄战争, 结果俄国大败,日本几乎完全取代了俄国在东北的权益,这个仇算是结下了。 希特勒也对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极端仇视,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在东线给德国捣乱,致使整个战争失败,使德国紧紧的被凡尔赛合约束缚,险些永不翻身。 德国和日本因为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德国希望与日本从东西两方共同加 苏联,日本最初也同意了日本军队在日俄战争中留下的对沙俄军队的印象过于陈旧,他们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对自己的胜利过于自信。然而,张谷丰战役和诺门槛战役的惨败,使他们认识到现在的苏联已经今非昔比,因此, 日本将目光转向了更弱小的中国,并背起了最初与德国共同夹击苏联的约定。三、握踏之策,岂容他人安睡?希特勒并非缺乏长远眼光,即使成功占领整个欧洲,他也明白最终将面临拥有强大工业能力的美国。 他清楚日本的目标主要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美国都有重大利益。面对日本的入侵,美国 国不可能袖手旁观。日美冲突只是时间的问题,希特勒希望在德国占领整个欧洲后,日美再爆发冲突,但日本狂热的野心超出了他的预期,竟然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偷袭珍珠港, 给美国提供了参与欧洲战争的借口,同时他低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由于德日同盟条约,德国被迫对美宣战,这直接加速了其灭亡。德日同盟的实际效用并不大,尤其是在双方心存疑虑、貌合神离的背景下签订的条约 更像是在欧洲和东亚分别展开的两个战场,彼此之间并无实质性的联系,最终一同走向了灭亡。事实上,签订军事盟约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真正的安全,在国际环境中, 单纯的盟约并不能阻止失败的发生,只有自身的实力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三十年代大危机是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之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和破坏力最强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也让德日两国最终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里得以飞速的发展。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并且这一社会矛盾愈发尖锐。这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最新在美国爆发。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美国证券市场股价出现暴跌,到二十九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彻底崩溃之后,这场经济危机迅速蔓延至欧洲乃至全世界。 起初这些资本主义大国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而资本家们宁愿销毁过剩的商品,也不愿意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们。著名的到牛奶事件就发生于这次经济危机期间。长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仅未能缓解这次经济危机,反而令情况愈加严重。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能下降百分之三十七点二,失业人数达到四千万以上,各种关水展贸易战加剧。这次危机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损失。各个国家开始放弃金本位置,原本统一的资本主义事 世界货币体系也被瓦解了,长久的经济危机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美英法等国为了维持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来改善国内的危机。 而德国和日本则是受法西斯主义影响深远,最终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