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60获赞1539





当俞敏洪在南极发表至新东方员工的一封信时,可能还没有料到自己征服了南极,却没能征服自己的员工。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迎来成立三十二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向员工发出了一封全员信,其中提到,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 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这封本是庆祝公司生日激励员工的信,却成了引爆打工人情绪的导火索。有些东方员工随即模仿俞敏洪口吻写了回信。此刻我正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享受周末快乐时光是与我无关的。 此刻我正坐在北京出租屋的房间里,屋里唯一能和南极气候媲美的只有这台坏了三次的暖气。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这种物理空间与心理状态的极端反差,让任何感谢与 鼓励都失去了温度。当老板在庆祝诗与远方时,许多员工却正在为眼前的苟且焦虑。正如一位员工在回信中写道,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里看 kpi。 另有网友统计,这封信全文提及十七次我和五次南极, 他构建了一个以发言者为中心的舞台,却忽略了由全体公司员工构成的共同体。高频的我与缺席的我们,一个站在明媚阳光里侃侃而谈,一个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就在此次南极信件封播前不久,玉米红还在涉媒转发了新东方员工吐槽公司的打工人之歌, 看似是管理者的大度与包容,但戏灸下去和二零一九年员工在年会上演唱的打工人版沙漠骆驼相比,两首歌里的打工人痛点依然还是那些。六年过去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六年过去也还是有一些变化,比 今年的打工人之歌里加进了打工人的保命声明,在南极限事件之后,再看这些歌词,更是一种黑色幽默。十一月十八日,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十条南极游视频。 据节目新闻报道,俞敏洪视频中透露,他乘坐的是下鼓号邮轮。某旅行平台显示,该邮轮一人入住的价格最低约二十六万元,最高约为一百四十八万元。 与其接收一封来自南极的鼓励,员工们或许更珍视的是一次没有工作消息打扰的调休,一笔与付出相匹配的奖金,这些触手可及的反馈,远比任何宏大趋势都更能凝聚人心。


新东方的员工就透露啊,今年日当天,他们仍然在上完课,连夜加班做这个续费的方案。当一看到说这个老板信中描述南极风光,只觉得讽刺,是一种没法共情,鸡汤的味太浓了,感觉更多是老板的自我感动。 这对一个从一间简陋教室起步,而且中间连续遭遇了这个产业的转型的这种老兵,我相信这个俞敏洪,他未必觉得自己在写鸡汤,可能真的是一种就是实情的那种触景生情。但是这封信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冲上热搜,至少说明他对员工的共情能力出了问题。 作为老板,尤其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家,俞敏洪去哪休假其实无可厚非,但您非说南极风雪中的那对企鹅,他就是我们的员工,这个丈人肯定容易跳戏了。您在南极冰上行走,但是员工在加班,如履薄冰,您在南极看冰山的领悟,对于 加班中的员工,那又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所以啊,这个怎么能不让你打工人啊,意难平,甚至生出了一种啊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这封信,只能说俞敏洪作为草根出身的明星企业家,已经不太熟悉今天的草根了。 真正的问题肯定不是在于南极的冰山和企鹅,也不在于旅游本身,更不在于这个鸡汤文。或许实施在企业管理的内部, 我们在讲员工到底需要什么,有人说同甘共苦,我觉得那个是初,就是初创时期的企业,但企业做大之后,我认为更需要的是让员工看到希望。 那么这件事至少说明新东方内部啊,可以说彼此之间还能开口见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这个领导者能够珍惜他,读懂他,而不是啊继续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那对于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也许就不算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