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38.3万获赞1946.5万



要说中国人的历史情节,汉朝和唐朝肯定排第一第二,就拿唐朝来说,很多人感觉唐朝衰落的莫名其妙,唐玄宗早期还是开元盛世呢,为啥晚年就安史之乱了? 同一个皇帝是怎么就从明君变成昏君呢?有人说唐玄宗贪图享乐,拜托,唐玄宗是皇帝,你觉得人家贪图享乐在皇帝看来就是日常活动,修个园子,娶个贵妃,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 其实唐玄宗从明君变昏君,实际上是自己百难,换句话说,躺平了,揽正了。唐玄宗不是太平天子,是在重重危机里上台的,英明神武,颇有决断,不管他是最新工业也好, 还是想要克服危机也罢,他确实缔造了开元盛世,但是随着唐玄宗年龄变大,执政了二十年之后就已经在心里给自己放假了。我打了一辈子的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从而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本性。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执政二十年是一个坎,就像年轻人初中高中认真读书是被社会和家里 逼出来的,到了大学一放松就开始本性毕露,摆烂了。唐玄宗一放松就日用奸臣贪图享乐,摆烂嘉陵。皇帝一放松就开始修仙问道,摆烂 乾隆皇帝一方宗就整天搜集古玩,盖章百万。你们也看到了,唐朝也好,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是从上面这三个人,唐玄宗、嘉靖和乾隆他们的执政末期开始走下坡路的。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是不是挺讽刺的?

我怎么把祖宗的江山弄成这个样子了啊啊啊!陛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啊啊?讲吧, 恕草民忘言了,陛下创业之处是何等的英明,草民们是知道的,那时候有姚想国、宋想国,把大唐治理的一天比一天兴旺啊,我们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 没想到天宝以来,陛下变了,几位忠臣一个个给扁的扁,杀的杀,奸命小人围在陛下身边,黎明百姓的声音 你听不见了?俺庐山包藏祸心,那是四海皆知,可陛下您一辈子纵容以至有今天之难呐!你说的对呀, 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一个人在童年里留下的阴影,往往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在我身后这座金素山上,有一座唐代的地方陵墓,太陵,他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东边的一座,唐玄宗李隆基就长眠在这里。 他的一生啊,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毁誉参半。他一生在位四十五年,活了七十八岁,是唐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甚至有人说,他如果少活二十年,一定是千古一帝。 他的一生和大唐五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都有关系。他的前半生和武则天为后太平公主争权,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他的后 半生和武会飞、杨玉环两个人享乐,不思进取,引发了安史之乱。李隆基是唐最宗李诞的第三个儿子,所以他又叫李三郎。他和自己的曾祖父李世民非常非常的像。 首先你看他们都不是嫡长子,但是呢,都为父亲打下了江山,他们都开创了盛世,一个叫贞观之治,一个叫开元盛世。他们一个成长是在战场上金戈铁马,一个是生长在宫廷内明争暗斗。 小时候李隆基的生活啊,那叫一个惨呀,在他五岁那年,他亲眼见证了奶奶五十天把自己的父亲李诞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当了女皇。在他八岁那年, 他的母亲窦德飞被人诬告了,说他诅咒武则天,于是在一天之内,窦德飞就在宫中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被找到。 所以你看小时候李隆基的生活呢,他是没有安全感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说没就没呀,而且呢,这些互相迫害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 所以小小的李隆基在他的灵魂的深处就种植下了追求权力的种子。 在他二十岁那年,他又见证了张简芝把奶奶武则天从皇位上拉下来,扶持叔叔中中李显继位。没多久,李显又被围后毒害,正出后宫危机时刻。当时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检出为后安乐公主扶持自己的父亲唐瑞宗李诞继位。李隆基呢,自己当宰相,这个时候呢,出现了一个尴尬事,因为李隆基他不是嫡长子, 所以他不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呢,当时的李现非常的大度,他说了一句话,国家安则先抵掌,国家威则先有功。他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 两年之后,公元的七百一十二年,或许是出于谦让,或许是出于害怕唐瑞中,李诞,干脆把皇位也让给了李隆基。不过多年之后,李隆基自己呢,也体验了一把这个让皇位的感觉,哥哥让了,父, 父亲也让了,不过这个姑姑呢,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李隆基继位之后,才发现,他和权力之间还隔了一个太平公主,宰相七人,五出奇门,文武之臣大半复之。 公元的七百一十三年,李隆基先发制人,除掉了姑姑太平公主,彻底结束了红装时代。后来呢,他又改原为开元,开启新纪元的意思,开元盛世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史书评价这个时代,贞观之风一朝复,朕啊,这个时代的文化空前的繁荣。我们都读过唐诗啊,你要知道,唐朝历史上那么多诗人,像李白、王维、杜甫、高适、陈深,他们可都是生活在圣堂的,他们在这个伟大的 时代啊,创造出无数伟大的诗篇,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包括李隆基本人,他也是一个诗人,他还是一个音乐家,当时呢,创办了梨园来培养人才,后世的戏曲演员都自称自己是梨园子弟。 当时写书法有草圣张旭,画画有画圣无道子,跳舞有舞蹈家公孙大娘。你看这些人物啊,都是在历史上能写下一笔的。 当时的大唐和七十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长安城里啊,满是湖人的客商和外国的留学生。李白是长安湖人,九四的常客,他写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湖 记九四中。在圣唐的时候,我们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了七千万到九千万人,什么概念?朋友们,到了十六世纪啊,过了将近一千年后,整个欧洲也不过是一亿人,这个时候,国库充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后来的杜甫回忆起开元盛世,他曾经这样写道,一夕开元全胜日,小义犹长万家事,稻米留之粟米白公司昌岭巨峰时,九州道路无彩虎, 远行不老及日出。齐完鲁稿车班班,男耕女丧不相识。不过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盛世之下有危机啊。尽管李同基一生都想模仿 李世民啊,模仿他的偶像,但是呢,由于他性格上的这个缺点,他对权力过控的把控,就导致权力过分的集中啊啊,你看前期的时候啊,宰相有姚宠,送警张九龄,这些人都是娴相, 到后期呢,李隆基,他任用的都是李林府杨国忠,这都是阿谀奉承之徒,到了天宝年间,已经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 啊,他不仅是集中权力,而且还广罗天下美女很多,妙龄少女十多岁就进了宫, 等到满头白发了,居然都没有见过李冬继一面。元贞写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居易 也在上洋白发人中感叹,上洋人苦最多,少一苦老一苦少苦劳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屡相美人负,又不见今日上扬白发哥, 但是往往你越抓的紧的东西啊,你越留不住。后来,公元七百五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马尾坡这个地方,李隆基不仅失去了爱妃杨玉环, 太子李亨一等人呢,也骑着马扬长而去。后来呢,他们在宁夏称帝,这个时候,李隆基早已经失去了五十年太平天子的锐气,他当时呢,决定把皇位让给李 李亨,他这个决定啊,也是对亲情的一种妥协,因为在史书中呢,多次记载李隆基,称赞李亨,说他是一个大孝子。后来李隆基从蜀地归来之后,他已经不再是皇上了,变成了太上皇。 池院依旧,但繁华和故人皆已不在,归来池院皆依旧。太业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梅,对此如何不类垂。 晚年的李隆基居住是在新进宫啊,当时他的日子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因为身边有妹妹玉珍公主的陪伴啊,还有高丽氏这些人,时不时呢,他还可以请过去的这些老陈们吃个饭,叙叙旧,尽情的享受的生活啊,这可能 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但是呢,好景不长,有一次啊,他在雨后灯笼远跳,外边这些行人呢,一看,呦,这不是昔日的太平天子李隆基吗? 纷纷跪地,山呼万岁。李隆基啊,也当时非常感叹,热泪盈眶。后来这个事就被李亨给知道了啊,这个父子两个人的关系呢,就搞得比较紧张。再后来,李府国强制李隆基搬回西内太极沟。 李隆基来到太极宫啊,他当然不会陌生,因为他当年就是在太极宫登基的。你看这兜兜转转几十年,李隆基最终又走了回来,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是一种多么 似曾相识的感觉啊,这种感觉后来在清朝末年的那个皇帝,他也一定体会过。公元七百六十二年,七十八岁的李隆基在太极宫中去世了。在去世前啊,他一个人 孤苦伶仃,身边没有任何人,就连高丽士也没有在年少时建功立业的梦想,临终前对亲情的期待。但是就在这一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在一千多年后,李三郎的千秋霸业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旁啊,有上百座的陪葬墓,如众星拱月一样。但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太灵边,只有孤灵 的一座陪葬墓,在位时花团锦簇,退位时人走茶凉,包括这些守卫太灵的时刻啊,在昔日呢,相信他们一定是无比威严,但是今天在夕阳下, 我们看他们呢,就像一些老朋友一样,给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七夕穷颜谁是臣,奸花连地共伤神。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见骊山思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