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0.0万获赞89.6万


hello, 晚上好,今天想聊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叫着力极差。 这是苏轼在临终时留下的熟悉里面的一句遗言,短短四个字,把苏轼这一生所有的事情差不多都概括在里面了,所有的反思。苏轼其实是出生在一个高质家庭里面的, 他自由就被家里面的人教育,是有一个经世之用的抱负,政治抱负理想的。但是很不幸,呃,苏轼的政治活跃期也就是在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 刚好那个时候也赶上了王安石变法。嗯,因为那会王安石提倡新政,司马光和魏瑶修 提倡的是旧牌,在宋城宗时期是支持新法的。所以,嗯,苏轼呢,就在各种抨击新法哪些地方做的不对,甚至写了一篇万言书来阐述和抨击王安石里面的变法的和。呃, 这是皇帝选择的不对,他就想说明这个,而且他写的文章通常言词非常犀利,直言境界是不拐弯的。 随着宋城中的落幕,宋哲宗又很小,所以是高太后,指正高太后就是偏向的旧党,所以 当旧党执政的时候,苏轼又抨击旧党,完全摒弃新法的作为,因为苏轼始终认为新法和旧法都有可取之处,他两边都不占。然后等到了宋 哲宗最后又上台的时候,宋哲宗长大了,上台他其实是咫尺行政的,完了之后,苏轼就被当成了旧党,又被贬走了。 就相当于苏轼在战场上活跃的这个段时期,一直就在被两个党派之间踢皮球一样踹来踹去的,因为他两边都不站,所以两边都得罪,从而一扁再扁。说实在的,苏轼在政治上就确实是一个很失败的人, 他跟李白一样,更多的是偏向于一种文人风骨,而从政从权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适合, 但可能对于苏苏来说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他这种人适合在困境中磨练出风骨来,反而滋生了痛苦,滋生了他的文学师徒师艺。 他能做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泪江月。被贬黄州,他能念出此心安处是无香,甚至于干脆就在房屋东面开个荒地,取名东坡。 自许东坡先生到了海南,干脆就日淡荔枝三百克,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苏轼是一个很有文学造诣和哲学思维的人,他很聪明,他对佛道两家的思维都有一个很深的 呃研究,尤其是到他黄州被贬之后,他直接就转向于佛道两家的潜心修行去了。对于佛家的无助身心和道家的道法自然,他对于这两派的思想的融合,最终在晚年的时候 提出来了,着力极差。其实这算是对他前半生的一个反思吧,他前半生活的太用力了,太执着了,就非得要直戳戳的面对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为伍, 他太执着于纠正自己心里面的对错,他非得要把这个事情讲破,要刺痛到别人他才甘心。 他年轻气盛,他认为自己是对的,他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他认为自己是智慧的,就是这一种对自我的绝对自信,导致他着力去强求。 其实我认为这里面也透露了一种苏轼对于这所有事件一切无法掌控,对他政治生涯这些 发展无法掌控的一种无赖,以及被迫放下。明白了着力结差,学会放下之后才会有不期然而然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