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4
00:00 / 3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2
00:00 / 1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黄仁勋最近的一场访谈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讲的内容不是空谈未来,而是清晰地描绘了一场正在发生的全球技术变革。他提到,英伟达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公司。这个数字听起来难以想象,毕竟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如苹果和微软,也才在3万亿美元左右。1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经济总量的近40%,但这个目标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发生的变化和数据基础之上。 核心变化在于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的AI更多是基于已有数据快速生成回答,而接下来的AI将具备深度推理能力。这意味着系统在回应每一个问题前,会进行多路径的复杂计算和自我验证,以确保结果更准确、更可靠。这种模式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远超当前普通AI的运算强度。英伟达的数据显示,深度推理的芯片使用时长是传统问答模式的8到12倍。这一转变将直接推动全球对高性能计算硬件的需求大幅上升。 为了支撑这种新形态的AI,全球正在兴起“AI工厂”的概念。这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工厂,而是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专门用于运行复杂的AI模型。这些设施需要大量高端芯片、高效散热系统和高速网络连接,而英伟达目前是唯一能够提供完整技术方案的企业。 全球范围内的AI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合力。仅这一项合作就为英伟达带来了约1400亿美元的潜在订单。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芯片,还涉及服务器、液冷系统、高速互联等配套技术,英伟达通过自研和并购,已建立起覆盖整个计算链条的能力。 在产品层面,英伟达的技术路线图非常明确。当前主力Blackwell架构芯片已在全球主要数据中心部署。下一代Rubin架构预计2026年推出,采用台积电3纳米制程工艺。进一步提升能效比。公司计划每年推出6到7款新型核心芯片,确保每瓦性能持续提升。 黄仁勋所描述的10万亿美元目标,背后是全球AI技术升级、企业大规模投资和国家层面战略推进的共同结果。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不是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从企业到政府,从美国到中国,各方都在为下一代AI做准备。英伟达作为核心供应商,正处于这场变革的中心位置。普通人或许不会直接感受到这些变化,但支撑未来智能社会的底层架构,已经在快速搭建。这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基于订单、投资和技术进展的实质性推进。#原创视频 #强烈推荐 #每日分享 #抖音推广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