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0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8
00:00 / 0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64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7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蒙古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体现在传统礼仪、节庆活动、服饰文化和游牧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献哈达礼仪、那达慕盛会、蒙古包居住形态及手扒肉饮食最具代表性。 婚姻习俗是蒙古族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主要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形式,如今已演变为自由婚,但部分传统仪式在牧区仍有延续。 婚礼流程中,新郎需身着蒙古长袍、佩戴弓箭前往女方家行礼,新人向长辈敬献哈达并敬酒,同时还保留着绕包行礼的传统环节。仪式上,新人要共同穿过火堆完成拜火仪式,接受传统洗礼。男方需向女方支付五畜彩礼(马、牛、骆驼、绵羊、山羊),数量多为单数(如1头骆驼、3匹马、5头牛、7只羊等),象征家族财富与美好祝福。女方收到彩礼后,会以同等数量的五畜作为嫁妆回赠,体现双方家庭的平等与互敬。除此之外,女方还会准备蒙古长袍、皮靴、首饰等物品——其中头饰尤为讲究,依家庭条件不同,会镶嵌金、银、翡翠、玛瑙、珍珠、绿松石、琥珀等珍贵宝石,工艺精湛的头饰重量可达10至30斤,既是家族传承的象征,也承载着对后代的期许。另外,家电等实用物品也是常见嫁妆,部分地区还会陪送传统交通工具勒勒车。 蒙古族对陪送嫁妆极为重视,通常女方陪嫁数量多于男方聘礼,因此有“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的俗语。这种重视嫁妆的传统,也使得蒙古族离婚率较低。 2025年8月6日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