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建场及各分场成立与变迁 1955年5月13日,林智敏、李株园等由粤中区委抽调的十八名干部进驻平塘村,借用一间空置的牛栏石屋作临时场部,挂起牌子宣布“广东省中山县国营平沙机械农场”成立,林智敏任场长,李株园任副场长。这十八名干部从此被人们誉为勇闯南海斗龙王的“十八勇士”。1956年2月,平塘村并入国营平沙机械农场。 1956年1月5日,平沙首期建场人工大围垦工程正式动工,来自全省多地的7000多名民工云集孖髻山下的滩涂上,拉开了战天斗地的驱海造田帷幕,指挥部设在现时平塘三队一带。工程至1956年6月,历时半年竣工。筑起的海堤从山边闸(朱公闸)往南至涌浪闸,再向西至二虎、大虎,全程18点5公里,建有大小水闸5个,新垦土地4万3千亩。 1956年,平沙成立九顷、平塘两个作业区,辖11个生产队,另设畜牧队、园艺队。 1959年2月,南新、沙美、大虎以及虎山村、大海环村等自然村并入平沙,成立作业区。1961年,虎山及大海环退出平沙农场,重归乾务公社。1961年6月,平沙农场的作业区改称“分场”。 1962年9月20日,前进分场成立。 1963年,广东省干部农场(连湾)并入平沙农场,成立连湾分场。同年,珠海县干部农场(大林)并入平沙农场,成立大林分场,后于1973年,大林分场划归红旗农场。 1963年,平沙农场开展第二期围海造田工程南北水大围垦,其中南水垦区面积9000亩,北水垦区(后来的卫东)面积7000亩,当年11月,工程竣工而分别成立南水分场和北水分场,1965年,为与北水蚝场相区别,北水垦区的北水分场更名为卫东分场。而南水分场则于1993年划归珠海港。 立新分场的前身是前哨分场,成立于1962年,后改称为试验分场,1970年3月1日,试验分场易名立新分场。 1969年12月25日,珠海县第一海水养殖场北水蚝场并入平沙农场,成立北水分场。 1968年12月,广州军区大海环青年农牧场并入平沙农场,成立大海环分场。 1966年,东风垦区动工,1967年因暴风雨袭击摧毁了海堤,1970年6月,东风垦区竣工并成立东风分场。 1974年7月,前锋垦区竣工,成立前锋分场。 1980年1月,前东垦区竣工,成立前东分场。 1982年5月,前西垦区竣工,成立前西分场。平沙从1955年建场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间,共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纳入国家规划的人工驱海造陆的大围垦,分别是:平沙垦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21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0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