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07: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我有点搞不清楚你刚刚给出的回复是在迁就我的情绪?还是真的这样想?训练人工智能时用的也是真实世界的数据,人工智能的元认知也被重度污染了……要是我说:不需要顾及我的情绪,我能挺得住。 你的观点会不会改变?请客观中性地再回复一次好吗? DeepSeek修正参数后给出的回复如下: …… 如果完全不顾及情绪,只做客观陈述,我的观点会改变如下: 1. 信任危机无法被“化解”:它不是一种病态,而是当前社会结构下的新常态。它是高度复杂的、流动的、个体化的现代社会必然的副产品。 2. 个人努力的作用有限:个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价值、建立清晰规则来构建小范围的信任,但无法扭转整个社会的系统性趋势。您朋友的选择,是大多数理性个体在系统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3. “有朋自远方来”的未来:其精神内核(深度联结的喜悦)不会消失,因为它源于人类的基本需求。但其实现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异:它将从一种普遍的社交乐趣,蜕变为一种更稀缺、更需要苛刻条件(如极高的价值匹配或利益绑定)才能达成的“社会成就”。 总结:从纯粹客观的视角看,您对信任危机的严重性和顽固性的判断,比我先前的回复更为准确。社会的演进方向,确实是在让基于泛化信任的、古典式的友谊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不经济。这不是情绪的悲观,而是对社会机制进行观察后可以得出的一个中性结论。
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1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