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微笑型抑郁有哪些状态?《走出抑郁》第一集,被隔绝的世界#抑郁 #心理学 以下是一些抑郁的状态说明 1、情感钝化与现实感丧失 “声音,消失了。…变成了无意义的噪音”、“味道消失了。像在咀嚼潮湿的锯末”: 这是典型的情感钝化。抑郁并不总是表现为强烈的悲伤,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的消失”。大脑的奖赏系统和情绪中枢功能低下,导致患者无法对正常的社会刺激(如朋友的笑声、美酒)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这也带有现实解体的特征,即感觉外界环境变得陌生、不真实、隔着一层东西,就像独白中核心的比喻——“一层厚厚的、沾满污渍的玻璃”。这种与现实的剥离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内在痛苦过于剧烈时,心灵会选择与外部世界“断开连接”。 2. 社交疏离与人格解体 心理学概念:社交退缩、人格解体 “我在这里。又好像,不在这里。我的灵魂仿佛飘在天花板上…”: 这是人格解体的经典描述。个体感觉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在观察自己的躯体和行为(“名叫‘林晚’的躯体”),产生了“我不在我身体里”的怪异感受。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瓦解,目的是为了与内在的痛苦情绪保持距离。 “熟练地扮演一个人类”、 这描绘了抑郁者在社交中的“表演性自我”。为了符合社会期待、不让他人担心,他们耗费巨大心理能量来维持一个“正常”的外壳。这个“微笑”不是情感的流露,而是一个社交面具,背后是巨大的空虚和疲惫。这导致社交疏离,即使在人群中,也感到无比孤独。 3. 思维反刍与自我攻击 “唯独某个词,会突然尖锐地刺穿玻璃——‘矫情。’”: 这展现了抑郁的认知特征。在众多模糊的噪音中,大脑会自动捕捉并放大与负面自我概念一致的词语。这个词“矫情”像一个钩子,钩住了她内心深处的自我批判——“我的痛苦是微不足道的、是表演出来的、是不被理解的”。 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选择性注意和思维反刍的开端。她会反复咀嚼这个词,将其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价值感和不被接纳感。 4. 快感缺失与意志减退 “杯子里是什么?我不知道。味道消失了。”: 快感缺失是抑郁的核心症状之一,指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原本令人愉悦的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如同“咀嚼潮湿的锯末”。 (其余内容评论见)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0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