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黄藤:《子罕》第二十七 孔子谈谦逊之道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继续读《论语》。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和子路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往往是子路一高兴,孔子就出言批评。可见孔子这种因材施教,实在细致入微。 有一天,孔子说:如果有人身穿一件普通甚至有些寒酸破烂的衣服,和那些穿着华贵裘皮的人站在一起,却能不觉得寒碜、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不以此为耻——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仲由了吧?也就是子路。 孔子还引用了《诗经》中的两句话:“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 子路听后非常高兴,老师终于表扬他了,给了他一个露脸的机会。于是他就整天背诵这两句诗,“终身诵之”。 孔子一见这情形,立刻又说:“是道也”——你这样做是对的,但这还不够。难道做到这样,就算是仁了吗?就代表德行圆满了吗?就是好学生了吗? 于是他又勉励并批评子路说:“这怎么能够算是好呢?” 所以我觉得,孔子和子路之间的互动,鲜活地展现出两个人的性格,也仿佛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某一个优点就自满,更不应拿长处来炫耀;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谦逊的态度、永不满足的精神,持续向着“仁”的方向提升——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方向,也是《论语》这一段留给我们的启示。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5
成都街头涌现的“奇装异服”群体,是当下社会文化多元与个体意识觉醒的生动写照,主要折射出以下社会现象: 首先,这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个性表达与自我认同的强烈需求。在物质丰裕的背景下,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一审美,而是通过服饰、妆发等外显方式构建独特身份标签。从汉服复兴到亚文化混搭,这些看似“怪异”的装扮实则是他们探索自我、寻求圈层认同的视觉宣言。 其次,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包容性正持续强化。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对街头文化的鼓励,更深入城市基因——茶馆与潮牌共生,传统与先锋并存。当奇装异服不再引发侧目,恰恰印证了城市文明从“求同”到“存异”的进步。 再者,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加速了审美多元化。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使小众风格快速破圈,成都的“网红城市”属性更吸引年轻人来此进行形象实践,形成独特的街头风景线。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表象背后也暗含消费社会的逻辑。个性化装扮往往与特定消费行为绑定,在反叛主流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新的商业符号。 总体而言,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从集体认同到个体价值,从单一审美到多元共生。只要在法律与公序良俗范围内,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自我表达,正是社会走向成熟与自信的体现。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脚凉#因果#与论语关系 凉 挑儿女毛病 生怒气了 仟悔 《论语·乡党》中提到“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论语·季氏》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教育子女的方式,是一种较为温和、注重引导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挑毛病,可由此反思在对待儿女教育时应采取正确的方式。 《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颜渊》中“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 《论语·子罕》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脚凉与论语 自省与悟礼 脚凉身寒心亦忡,常挑儿错怒气浓。 忽念圣言心有愧,虔诚忏悔意难融。 《乡党》篇中明服饰,礼仪规范意深崇。 穿衣有道彰君子,细节之中见古风。 陈亢问鲤知诗礼,夫子育子善引导。 温和启迪非苛责,反思己过心内焦。 曾子三省吾身日,为人交友学不辍。 忠信传习常自问,修身之路不停脚。 司马牛问仁于孔,“言讱”为训意无穷。 行事艰难言语慎,仁德蕴育此理中。 夫子绝四去偏执,“毋意毋必”心自通。 “毋固毋我”胸怀广,正道直行德望隆。 愿遵圣理改前非,善待儿女心宽容。 温言引导同进步,家和身暖乐融融。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