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医圣张仲景:师承济世创饺子,智愈名医著伤寒,青囊传世济苍生!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他生于约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人。张仲景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的专著,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成就: 《伤寒杂病论》: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六经辨证:张仲景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病证分类方法,成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方剂学贡献:他创制了许多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影响: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影响深远。他被尊为“医圣”,与华佗并称为“医林二圣”。 名言: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体现了张仲景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 张仲景的医学思想不仅在中国传承,还对东亚乃至世界的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 #张仲景 #历史故事 #伤寒论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圣”,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 人物生平: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出生于南阳涅阳县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张宗汉在朝中为官。他自幼接触典籍,因钦佩扁鹊医术而对医学产生兴趣,后师从同郡张伯祖学医,尽得其传。汉灵帝时被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建安年间,家族因大疫遭受重创,二百多人中三分之二死于伤寒,这促使他发愤钻研医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 医学著作 -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医学专著,根据病邪侵入脏腑的先后、程度不同,基于“伤寒”发病过程,参照患者正气强弱,将“伤寒”发病、发展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类病势,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以条辨方式对发病不同阶段及兼夹症候提出治疗原则和方剂。 - 《金匮要略》:中国最早一部诊治杂病的医学专著,针对各科杂病,以经络为纲领,以脏腑分科分类,病脉并治,开脏腑辨证之先河,包括内、外、妇科,杂疗方以及饮食禁忌等内容,以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方药配伍基本原则。 - 医学成就 - 确立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理法方药俱备,系统论述了伤寒类疾病发展阶段、治疗原则和方法,创立了中医系统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这一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构建中医思想体系:立足于生命本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构建了中医顺势利导调节生命恢复和谐状态的思想体系。还从六经辨证中脱胎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并以望、闻、问、切四诊法,对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 丰富方剂学内容:创造了多种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如被称为“经方”的麻黄汤、桂枝汤等,其组方原则严谨,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后世方剂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后世影响:《伤寒杂病论》成书后,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四大中医典籍。金代成无己花费四十年研究《伤寒论》,其《注解伤寒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日本,平安时期之前张仲景著作就已传入,江户时期出现《伤寒论》研究高潮,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主流思想。
00:00 / 0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