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2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刚刚1周前
现代主义“洄游” “譬如朝露”的人生,已“去日苦多”——转眼间,轰轰烈烈的建筑现代主义革命也已经是百岁有余的老者了。 从上世纪初,建筑革命者给建筑带来三大贡献——功能性、创新性和理性。言犹在耳、像犹在前的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勒柯布希耶、密斯范德罗等大师也已远去多年。 但是这个事它没完啊。 现代主义倡导的功能性、创新性和理性为首的建筑理念实则是把盖房子这件事回归其本质,它的“essence”是要求按照“现实”情况,每个创作要按照“紧迫”优先,有主有次的进行。现在干净利落、高效、高速甚至高难度的钢筋水泥建筑都不是问题了,新的问题是sustainable,要可持续,轻松、愉快的可持续。铺天盖地的、几乎不可降解的水泥丛林,不仅是环境的负担,它已经成了人们柔软心田上的硬刺,成了精神无法逃脱的牢笼。 现代主义需要“现代化”。 当然,也有做的很好的,比如高线公园、安吉未来科技城文化艺术中心、弗拉门戈公园、大拱门国家公园、阿玛格尔烤炉山、“垂直森林”、布基纳法索的甘多小学等等……毕竟只有少数。我们经常醉心于高科技、高级“能工巧匠”的高“工艺”,“捏造”可持续、绿色建筑。其实中国北方的土坯建筑,南方的深宅大院的“穿堂风”,巴西东北部的“tijolo buraco”(穿孔砖)墙、秘鲁沿海的土坯格栅墙等南美工艺,中东伊斯兰传统内向庭院建筑及其里面的“捕风塔”、水池、环廊等,被动通风、增湿、降温……都可以很方便利用当地的劳动和技术、材质,免去经济的奔波之苦,借鉴是可以极大的降碳减排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满怀深情的表达过借鉴中国传统的“山水城市”的希冀。建筑诗哲马岩松大师、也是念念不忘,现在终于有了不少“回响”。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更宽广的观点出发,认真思考“在地性”传统和现代主义,怎样“洄游”,让它们和解,就像离家出走长大成才的孩子,经过打拼成熟了,带着一身的本领和深刻的思想回来跟年迈的虽然有些已经不合时宜的父母讨论他们也曾经的辉煌,为了“美美于共”也是“孝心、致敬”,更有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现代化”。 一百多年来科技日新月异,现在是时候思考和运用新的成熟技术包括AI大模型等来圆开宗立派的大师们的梦想了——现代且生态,我们需要“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开太平”的崇高愿望和决心,学习和研究在地性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站在智慧结晶的肩膀上远眺,还建筑以健康,给世界以公平。#花园设计 #室内设计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