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中国经济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呈现出多维度的积极态势。 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2023 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7.1%、38.3%、54.6%。产业协同效果显著,像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带动了物流、支付等服务业的发展,各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结构方面,内需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2023 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 95.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 53.9%。消费与投资协同拉动经济前行,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消费需求增长促使企业加大投资,投资又反过来满足消费市场,两者相辅相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斐然,2013 - 2023 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迅速,快于东部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可观,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雄安新区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形成特色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城乡融合也迈出坚实步伐,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23 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6.16%。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2023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 2.39∶1。这一系列的协调发展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动着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稳步迈进,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让全球见证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魅力与广阔前景。 #中国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以农业飞播等传统应用为主,产业规模小;2009年西安阎良航空基地设立标志产业起步;2010年“低空经济”概念由中国民航大学提出;2021年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政策加码,低空经济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截止到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通用机场449个,无人机航线超440条,面临的挑战是空域开放不足、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基础设施薄弱。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设专项管理机构,30省份政策支持,深圳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条例,产业基金规模超千亿。全国形成了包括粤港澳(大疆、亿航)、长三角(5G智联网)、成渝(工业无人机)三大集群引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2025年进入适航认证,氢燃料电池提升续航;5G-A通感一体技术实现无人机集群智能调度。短期(2025-2027)内物流无人机实现规模化配送,工业巡检实现普及;中期(2030年前)“空中的士”城市通勤实现商业化,低空旅游成文旅新IP;远期(2035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进入家庭场景,市场规模突破3.5万亿元。低空智联网全国铺开,空域分类管理简化审批,地方试点空域自主规划。中国参与制定国际低空规则,通过“空中丝路”输出技术标准,构建内外双循环生态。中国低空经济通过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万亿规模蓝海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历程#前景广阔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3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9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