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5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桶眼鱼,学名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属辐鳍鱼纲后肛鱼科,是深海生态系统中极具辨识度的物种。其头部呈透明“全景天窗”结构,内部器官清晰可见,两颗翡翠绿色管状眼睛被透明胶状液体包裹,宛如潜水艇的观察窗,这一特征使其被称为“脑袋空空鱼”。 桶眼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栖息于600—800米深海,此处水压高、光线微弱。为适应环境,其进化出独特的捕食策略:身体水平游动时,眼睛常朝上观察,通过绿色晶体过滤海面微光,精准定位头顶水母、浮游生物等猎物;发现目标后,身体旋转至垂直姿态,眼睛锁定猎物直至捕获。此外,它们常潜伏于管水母下方,伺机抢夺触手捕捉的猎物,胃部解剖显示其以水母碎片为主食。 桶眼鱼的“眼睛”实为鼻孔,真正眼睛位于头部透明腔内,可旋转约75度,类似双筒望远镜,既能向上观察也能短暂前视。绿色晶体结构能吸收深海蓝光,增强对生物发光的敏感度,同时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损伤。其扁平身体与大鳍结构使其能静止悬浮,减少能量消耗;小而精准的嘴巴可选择性捕食微小猎物,消化系统则能处理多样化食物。 1939年,海洋生物学家首次发现桶眼鱼,但早期标本因压强变化导致透明头部破裂,真实形态成谜。直至2009年,美国国家地理团队通过深海探测器拍摄到活体影像,其透明头部与管状眼睛的完整结构才得以确认,轰动生物界。这一“智慧进化”的案例,展现了深海生物为适应极端环境所演化出的精妙生存策略。#超大满月中秋登场 #桶眼鱼#海洋生物#鱼类#国庆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