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5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鄂州太和 #故乡的人 #谢埠千张 #鄂州市太和镇 谢埠村境内有一座山叫吴王寨。吴王寨,流传至今有白虎山、吴王山、武昌山、五王寨等山名。别看山不高大,名气可不小,还是一块风水宝地。传说,西周时,鄂王熊红在此山建避暑、游猎、宴饮之所;三国时期,孙权将鄂改名武昌,名字就缘于此山。 据传,吴王孙权迁都来鄂县后,于8月的某一天,带着水军众头领,沿樊川进入梁子湖,泛舟梁湖,水天一色,歌声回转。远眺东南龙虎山,形若游龙,坐似虎踞。于是,群臣在谢埠码头弃舟缉橹,走上岸来,寻问百姓,白虎山此时已叫武昌山。他们一行攀荆棘,穿密林,登顶峰,清风袭来,心旷神怡;俯视四极,苍然一色,整个梁湖大地尽收眼底,于眺望间便能穷天地造化之功,宇宙变化之奇,河山景色之秀。此时,雄姿勃发的孙权,见到如此胜景,内心无比喜悦,口中不停念叨:“武昌,武昌,以武而昌!”于是下令改鄂县为武昌县,并在山上筑城,修建楼台亭阁,建避暑宫,又从武昌(鄂城)城修一条大道直通武昌山。孙权为了区别地名和山名,遂将武昌山改名为吴王山》(鄂州官网) 长兴寺 位于太和镇花黄村莲花山下,距花黄村委会2千米。“长兴” 指五代后庸第三位于皇務的年号,以五代后唐呈帝年号命名。建干五开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明宗宰相来此隐居,削发为僧,在莲花山下结庐为寺,为纪念明宗取名长兴寺。历代图殿屡建。明、消內内四多名寺,规模宏大;消代有九纵13横殿。1953年改为长兴寺林场,1986年重修,2009年扩建,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湖北通志 古还篇)(清光结版)载:“长兴寺在武昌县南一百二十里继二里蓬花山。宋威平时建,寺北石上有穴,相传为仙人桂杖,寺西石上有足迹,俗呼仙入掌。” 武昌观 位于太和镇谢埠村村民委员会东南1.9千米处,或昌山西南触。武昌即武昌山,观为道教(道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因道测這于武昌山上而命名。始建于北宋初年,由于战乱被毀,1998年由道人释昌盛法师集资重建,2011年扩建,2015年释昌盛法师再次集资扩建。道观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谢埠村大山水库太和镇谢埠村村委会驻地东1.8千米,武昌山东北脚下。以所在村民自治组织名称和附近山名命名。1959年建成。长0.16千米,宽0.14千米,平均水深6.5米,最大蓄水面积约2.24公顷,最大蓄水量14.56 万立方米。水库主要水源力武昌山周边小河汇聚而成。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