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长春商标卖到江苏,客户才懂什么叫“散装” 我是卢正乾,恒信致远商标公司的负责人。 去年夏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长春的老客户王总打来的。 “卢总,我有个商标闲着没用,想转让。名字叫‘北国春’。” 这是他几年前注册的,做饮品的,后来项目搁置了。 我心里一动,这个名字在东北可能平平无奇,但放在南方,尤其是江苏——一个“散装市场”,品牌名带点地域差异,反而能抓眼球。 没多久,真有人找上门。 江苏盐城的一家调味品厂联系我:“卢总,我们看到你们平台挂的‘北国春’,挺有意思的。我们这边想买下来做酱料品牌,突出‘外地风味’。” 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担心。 因为江苏有个特点:市场散,区域差异大,苏南苏北、南京苏州,各自一套玩法。一个“北国春”拿过去,能不能服众,真不好说。 我如实跟买方说:“你们最好先评估下,在江苏这么‘散装’的市场,用‘北国春’会不会水土不服。” 对方却笑:“卢总,你别小看我们这边。越是‘外地味’,越能打差异化。我们就要这种反差。” 交易谈妥,价格定在3万元。 长春的王总原本还担心卖不掉,结果这个商标竟然让江苏人抢着要,他乐开了花。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转让申请提交后,江苏买方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他们的代理商在南京市场推广时,竞争对手居然拿着“北国春”做文章,散布消息说:“这是长春的牌子,不是江苏本地货。” 结果消费者一度误以为是假货,销量受挫。 买方急得直拍桌子:“卢总,这不是坑人吗?我们花钱买了,怎么成了负担?” 我安慰他说:“商标跨地域使用,本来就有这种风险。 不过,风险也是机会——你们不妨换个角度,把‘北国春’包装成‘北方原汁原味’,突出外地特色,正面迎击。” 果然,他们调整了策略: 广告语改成了—— “来自北国的春天味道,江苏人吃得到的东北风情。” 反而成功吸引了一批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 尤其是苏州、南京的年轻人,觉得这种“外来味”很特别。 三个月后,销量不降反升,“北国春”成了他们爆款系列的支柱。 后记 这次跨省商标转让,让两地客户都大开眼界: 卖方王总明白了,闲置商标并不是废纸一张,换个市场能卖钱。 买方江苏厂商明白了,散装市场虽然复杂,但差异化品牌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 商标注册和转让,在中国全国一张网,不分地域。 长春的商标,完全可以顺利转到江苏去用。 本系列故事除“恒信致远”公司为真实存在外,其余涉及的人物姓名、公司名称、品牌名、细节情节均为化名或虚构,仅用于故事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1
00:00 / 1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