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锦程1月前
敦煌南北多山,山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形成风的通道。境内有党河、疏勒河汇入,构成海拔为1000m的内陆盆地,大量原始沉积沙形成了鸣沙山的沙源。 敦煌地区常年多东风和西北风,不同方向的风通过狭长的通道,把沙源地的沙子吹来。沙子被风卷来之后,在泉区受环形山阻挡旋转上升,从而把大量流沙带上山顶,或抛向山峰的另一侧,沙粒不断沉积,长年累月形成了鸣沙山。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区,降水极少,蒸发量大,地表植被稀疏,难以固定沙丘,沙子更容易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和堆积,促进了鸣沙山的形成。 月牙泉南侧可能存在一条东西向的断层,这条断层上盘可能抬高了地下含水层,而下盘则降到附近潜水面,导致地下水通过断层渗出形成泉水。此外,月牙泉也可能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党河改道后,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掩埋,而月牙泉所在的地段由于地势较低,地下潜流在此汇集成湖。 第四纪以来,敦煌盆地形成了党河和西水沟两个扇形地形,在两扇对接的内边和月牙泉南部断层为边界的三角形区域内,成为相对的低洼地形,为月牙泉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月牙泉处于敦煌地区党河洪积扇和西水沟洪积扇两个扇间洼地的中心地带,通过党河补给的地下水径流为其提供水源,地下水不断淤积,从洼地露出地表,形成了月牙泉。 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这种地形特点使得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从而避免了沙子刮入泉中,保护了月牙泉的存在。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1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59: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