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3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将塔身改至七层,此后一直保持着七层的外观至今。大雁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底层四面皆有石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雁塔 #大慈恩寺 #陕西旅游景点#陕西旅游攻略#陕西古建筑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公元645年2月25日,历时17年,行程5万里的唐玄奘,从印度的纳兰陀寺回到了长安。将带回来的657部经书、150颗舍利和7尊佛像等物品,安置在了洪福寺,并开设了译经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去世的母亲,修建了这座大慈恩寺!玄奘法师被迎请为大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为了珍藏经书和拂像等就在寺内修建了一座,历经多次改建,最后固定为现在的7层砖结构的拂塔。玄奘在这里翻译完成75部1335卷佛教著作。其中《大般若经》《心经》等经典译本流传至今,成为汉传佛教的核心典籍。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大雁塔里珍藏的贝叶经十分珍贵,因为当时的古印度还没有纸张,经文大多用梵文刻在防朝防蛀的多罗树的树叶上,称为贝叶经!很难保存,非常珍贵,目前,唐玄奘取回来的贝叶经,存世的不到20片,大雁塔里就保存一片,据专家介绍,上面的文字能看懂的,全世界也不足10人。塔的底层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所撰,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塔上还有释迦牟尼像和印度玄奘寺主持所赠佛舍利及大雁塔1:60制作的模型;六层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等五位诗人的诗会佳作等。站在七层的瞭望窗前 远眺,视线越过层层檐角,仿佛看到盛唐的长安;看到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大臣房玄龄,在朱雀大街道路两旁,率领近百万长安百姓,绵延几十里迎接唐玄奘的盛大欢迎仪式……。大雁塔它见证过王朝的鼎盛,也经历过时光的沧桑,却始终屹立在西安的城市中心,成为连接现在与过去的纽带。 大雁塔,它用千年时光告诉我们: 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有些精神、永远值得仰望。 大雁塔门票成人:10元/人,学生票:5元/人;登塔门票:25元/人,登塔时间:9.00——17.00(16.30停止售票)。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