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中华礼仪用语大全(三):中华传统礼仪用语之“令”“贤”篇释义》 中华礼仪,乃华夏文明之根脉,浸润千年而熠熠生辉。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用语作为礼仪文化的具象载体,既是待人接物的分寸标尺,更是涵养谦敬之心的无形教化。其中,以“令”“贤”二字为核心的称谓体系,尤为彰显中华儿女对他人的尊崇、对亲眷的谦和,堪称传统礼仪用语中的璀璨明珠。 先论“令”字一族,此字专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交往关联之人,字字皆含“美好”“尊贵”之意,是向他人表达敬重的经典范式。提及对方父亲,尊称为“令尊”,恰如古文中“闻令尊雅望,久欲登门拜谒”之语,寥寥二字便将对长辈的仰慕与恭敬托出;谈及对方母亲,则以“令堂”相称,这份尊重里,藏着对他人母亲养育之德的感念,正如俗语所道“令堂教子有方,方得君今日之成”。若对方有子,称“令郎”,有女则称“令爱”或“令媛”,这其中不仅是对晚辈的礼貌,更暗含着对他人家风家教的肯定——试想与人闲谈时一句“令郎聪慧机敏,将来必成大器”,既赞了晚辈,亦敬了长辈,尽显言辞之温。此外,对对方的兄长称“令兄”、弟弟称“令弟”、侄子称“令侄”,凡涉对方亲眷,皆以“令”字冠首,恰似为这份交往镀上一层温润的礼敬之光,让彼此的相处在尊重中更显融洽。 再谈“贤”字系列,此字多用于平辈之间或对晚辈的称呼,少了“令”字那般对他人的极致尊崇,却多了一份亲近与认可,是人际关系中传递善意与欣赏的纽带。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幼的男性为“贤弟”,如古人书信中常写“贤弟近来安好?盼复尺素”,既显兄弟般的亲近,又暗含对对方品行的认可;称自己的侄子为“贤侄”,一句“贤侄勤勉好学,当为后辈之表率”,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亦有平辈间的真诚赞许。若与年岁相仿、品行相投者相交,称“贤兄”,那声呼唤里,藏着“君子和而不同”的相知;若言及自己的妻子,谦称“贤妻”,这并非对外夸耀,而是对伴侣贤淑持家、相濡以沫的由衷感念,正如“贤妻持家内无忧,丈夫方能专心事外”,满含对身边人的珍视。 从“令”之尊人,到“贤”之睦亲,这两组礼仪用语看似是简单的称谓,实则是中华礼仪文化“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生动实践。在今日,虽语言表达更趋简洁,但这份藏在字词里的谦敬之心从未过时——恰当地运用这些传统礼仪用语,便是在现代生活中重拾那份“温良恭俭让”的文化底气,让千年礼仪之美,在你我言谈间代代相传#传统文化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4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7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78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