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9
言语理解:不赞一词(考过3次)是什么意思? 1.成语来源 🌟 【不赞一词】最早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里面记载孔子修订《春秋》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意思是孔子写《春秋》时,该记载的就记载,该删减的就删减,连他特别优秀的弟子子夏,都没办法再添加一句话进去。后来这个词慢慢演变,才有了现在的两个含义,是不是很有历史感呀~ 2.成语精讲 ✨ 核心含义: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官媒例句(光明网):他对于这个方案不赞一词,保持沉默。 3.记忆技巧 💡 ✍【联想记忆法】 先抓关键词“赞”,在这里不是“赞美”的意思,而是“添加、增补”的意思(重点!别理解错成夸人)。然后分两种情况记:👉 跟“文章”挂钩:文章写得太好,没空隙“添加”话 → 就是“文章好,无可添话”;👉 跟“人”挂钩:人不“添加”任何话 → 就是“一言不发,沉默”。 4.错误用法 ❌这部分一定要避雷!很多人都会犯这些错,考试遇到很容易掉坑! ❌ 错误用法1:把“不赞一词”理解成“不赞美、不表扬”。比如:“他这次表现很差,大家对他不赞一词。”这就错啦!这里想表达“不表扬”,但“不赞一词”根本没有这个意思,正确的可以用“不予置评”或者“无人称赞”。❌ 错误用法2:只记一个意思,忽略另一个。比如看到“他在会上不赞一词”,就以为是“他没给会议添建议”,其实这里是说“他一言不发”,要是在言语题里,这种理解偏差会直接选错选项! 5.易错词、近义词辨析 🔍 ✅ 与 “缄口不言” 辨析:“不赞一词”(表沉默时)和“缄口不言”都有“不说话”的意思,但区别在于:“不赞一词”更偏向“客观上没添加任何话”,语境比较中性;而“缄口不言”多是因为“有顾虑、不敢说”,比如“面对威胁,他只能缄口不言”,带有一定的被迫感。 ✅ 与 “妙笔生花” 辨析:“不赞一词”(表文章好时)和“妙笔生花”都跟“文章写得好”有关,但侧重点不同:“不赞一词”强调“好到无可添改”,是从“他人无法增补”的角度说;“妙笔生花”强调“作者文笔好,能写出精彩内容”,是从“作者写作能力”的角度说。比如“他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让人不赞一词”,这样搭配就很准确~ #逻辑填空 #行测言语理解 #语言理解与表达 #言语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华夏—古代中原地区的自称 #历史 #洛阳 #传统文化 #涨知识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从考古来看,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也有认为“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华夏”是中国的古称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与历史认同。其含义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 1. 历史起源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如《尚书·武成》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指代中原文明之邦。 - “华”意为“荣美”(《说文解字》释“华,荣也”),象征文明昌盛;“夏”原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后引申为“大”或“雅正”,代表正统与礼仪。 2. 文化内涵 - 地理范畴:古代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后扩展至整个中华文明圈。 - 文明认同:与“蛮夷戎狄”相对,强调以礼乐、文字、农耕为特征的先进文明体系,如《春秋》强调“夷夏之辨”,主张“用夏变夷”。 - 民族融合:历史上周边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逐渐成为“华夏”一部分,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3. 现代意义* - 作为中国的代称,象征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如“华夏儿女”“华夏文明”。 - 在当代语境中,华夏精神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总结:华夏不仅是地理和族群概念,更是文明认同的象征,代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礼乐教化、和谐共生的追求。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古墓博物馆-仕女侏儒壁画 侏儒为什么会单独出现在唐代墓葬中,他们在古代有什么象征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墓出土的侏儒仕女壁画,侏儒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史书中,当时的一些王公贵族因为养侏儒以供取乐 受到当时人的批评,以至于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有关侏儒的材料发现的不多。但到了唐代,侏儒突然又多起来了,(不仅史书、诗歌、唐人笔记中有记载,而且还有大量的实物出土。,侏儒的形象非常生动、写实。) 侏儒的功用与以前一样,是供主人取乐的。他们主要以滑稽的动作或幽默的言辞逗主人开心,间或做些杂役,有的还充当肉几,供人踩坐。总之,在古代,侏儒的身份地位低下,境遇悲苦。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裕,那些王公贵族的生活更是奢华、享乐。(唐代贵族的日常娱乐、消遣活动种类众多,如打马球、狩猎、出游、聚会宴饮、听歌观舞等,)蓄养侏儒取乐成为当时贵族的消遣活动之一,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颁布昭示将侏儒与奇珍异兽并提,唐代侏儒作为国际交往之间的重要贡品,弥足珍贵,备受皇亲国戚的追捧。 但由于侏儒的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关于侏儒的来源,由史书记载可知有进贡和贩卖两种途径。贩卖,是西域商人从国外购买带到中原出卖。进贡就是由西域和唐朝地方进贡朝廷。唐朝地方向朝廷进贡侏儒的事情在《旧唐书》中有记载:道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道县每年要向朝廷进贡身高不满三尺的男性矮奴,矮奴就是现在的侏儒。 在唐德宗时,一位名叫阳城的人出任道州刺史,他对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十分愤慨,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停止进贡矮奴,几番周折后最终获准。道州民众为了永远记住阳城的恩德,给新生的男孩起名都带一个“阳”字。(著名诗人白居易听说了这件事,写下《道州民》长诗来称颂阳城,诗中有:“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白居易不愧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但我们现在知道,他们其实换了一种侏儒症的病症,在现代社会里,许多侏儒症患者在艺术、科学、商业等领域绽放光芒,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那么下一期给大家介绍一下唐宋墓壁画中的叉手礼,白白~ #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 #讲解员 #壁画 #侏儒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读行侠1月前
夏朝真的存在吗?这本考古神书挖出了“最早中国”的惊天秘密 我国的朝代顺序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 普遍认为,第一个朝代就是夏,所以我们被称为华夏子孙。书中说,最早中国本姓夏,这里的夏就是夏朝的溯源吧,还好后来我们叫华人、中国人,差点变成夏人了(谐音梗看多了)。 关于中国一词,即天下之中、中土、中原等词的渊源,而最早的依据是出土文物何尊底部的铭文,原来在夏朝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中土这个IP了。“宅兹中国"几个字,居然出现在夏朝的文物,真是很震惊了。专家证实,西周初年,人们就已经定了中国这个大IP了。 “你相信吗?我们课本里的夏朝,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小时候背的“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第一个朝代夏,却长期被质疑是否存在。没有文字记载,没有确凿遗址,西方学者甚至断言:“夏朝是虚构的!”但《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彻底撕开了历史迷雾,用硬核证据告诉你:夏朝不仅真实存在,它的都城就在河南二里头!这本书,堪称考古界的“破案神作”,带你亲眼见证“最早中国”的诞生。 作者侯卫东、贺俊、杜金鹏三位考古大咖,联手揭秘二里头遗址的惊天发现。书中不仅有尘封数十年的考古日记、首次公开的文物照片,更用“学术侦探”般的推理,串联起夏朝从崛起到兴盛的全景图。它不只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场颠覆认知的思维风暴——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早在3800年前就已闪耀!正如考古学家许宏所言:“二里头不是一片废墟,而是一把打开夏朝大门的钥匙。”翻开这本书,你将化身“时空探险者”,跟随专家脚步,一步步解开夏都之谜。那些曾被视为神话的“大禹治水”“禹划九州”,竟在考古现场找到了真实痕迹!书中金句频出:“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需要考古学家为她卸妆。”——这种干货满满的“硬核追根”,绝对让你停不下来。 它用三重“铁证”说服所有人: 1. 遗址实证: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宫殿遗址、城市规划,远超同期文明,完全符合“王朝都城”标准。 2. 文献互证: 结合《尚书》《史记》记载,与考古发现精准对应,打破“文献无凭”的质疑。 3. 科技加持: 碳14测定、DNA分析等现代技术,锁定二里头年代为夏朝中晚期。 #历史书籍 #寻夏记 #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 @大象出版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历史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