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离明继照:在深秋的沉淀中寻光明 露水从洁白转为寒凉,日光从炽热化作温暖,寒露与离明继照的相遇,是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织。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向寒冷的过渡。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昼渐短,夜渐长,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升。 而“离明继照”源自《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寓意光明相继、智慧传承。当寒露的沉淀遇上离明的智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季节交替,更是生命循环的深邃哲理。 --- 寒露三候,万物收敛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而第三候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是收敛的时节。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下,雨季结束,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而逐渐萧瑟。 离明继照,光明相继 “离明继照”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易·离》有云:“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离为火,为日,为君,寓意光明相继不绝。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就如太阳每日升起,光明可以持续不断地照耀四方。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隋代文人江总在《玄圃石室铭》中亦有“天纵储睿,生知作两”之句,皆是对这种继明精神的颂扬。 寒露与离明:在沉淀中积蓄力量 当寒露碰上离明继照,我们领悟到一种深沉的智慧:收敛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 正如寒露时节,草木凋零,看似萧条,实则是将能量收敛至根部,为来年的勃发做准备。 离明继照的精神指引我们在秋日的沉寂中,保持内心的光明,让智慧与品格在积累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寒露养生,讲究“养阴防燥,润肺为先”,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细致呵护? 晨起一杯蜂蜜水,晚间一碗百合粥,足部保暖忌赤脚,早卧早起敛神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实则是顺应天时的智慧体现。 外在的收敛是为了内在的充盈,如同离明继照,在渐短的日照中,我们更需点亮内心的光明。 顺应天时,滋养身心 寒露是冷热交替的节点,亦是修身养性的契机。外防寒气,内润秋燥,以平和之心迎接深秋。#寒露节气 #今日寒露 #健康 #国学智慧 #涨知识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4
00:00 / 0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7
00:00 / 19: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