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3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全聚德招牌是“捡”来的?160年前几块大洋,撬动百亿帝国? 今天前门大街永远排着长队的全聚德,160年前,差点就不是这个名字!一个河北来的穷小子,只用了几块大洋,就‘捡’来了这块如今价值百亿的金字招牌!今儿个,肆玖城二哥就给您讲讲,这炉百年火,是怎么在前门的江湖里,生生烧到今天的!” 故事得回到1864年,也就是清朝同治三年。有个从河北冀县老家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叫杨寿山,后来咱都叫他杨全仁。他起初啊,就在前门肉市街那儿摆个小摊,卖生鸡生鸭。这小伙子有心眼,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小贩,他眼瞅着前门大街人来人往,心里就琢磨着,得盘下个正经铺面。黑!机会还真就来了!旁边有家叫“德聚全”的干果铺,生意做不下去,要转让。杨全仁咬咬牙,拿出全部积蓄,把这铺子给盘了下来。盘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请人看了看风水,人家说这“德聚全”名儿不好,倒着霉运呢。杨全仁一听,干脆把招牌倒过来,改叫“全聚德”,取个“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好彩头。这招牌一挂,北京烤鸭的传奇,就算开了篇。 光有好名儿可不行,还得有好手艺。杨全仁自己不懂烤鸭,但他认准一个死理:要做就做最好的。他打听到京城有位曾经在御膳房待过的孙老师傅,烤得一手绝妙的挂炉烤鸭。于是,杨全仁天天提着好酒好肉上门求教,软磨硬泡了整整三个月,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孙师傅,请他出山掌勺。这位孙师傅一来,就立下了全聚德往后一百多年都不曾变的规矩:鸭子,必须用顺义的填鸭,养足六十天,肥瘦适中;木材,非得是枣木、梨木这类果木,烤出来带着独特的果香;火候,全凭老师傅一双手去感受炉壁的温度,差一分一毫都不行。这门手艺,成了全聚德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冷知识 #老字号 #传统文化 #历史人物 #烤鸭 @全聚德官方旗舰店 @全聚德博物馆 @中国全聚德集团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