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第109集#村居 宋 张舜民#古诗解析 张舜民的《村居》是一首描绘农村秋日黄昏小景的七言绝句。 🌺整体意境🌺 全诗通过描绘绿水、陂田、翠竹、篱、榆钱、槿花、夕阳、牛、寒鸦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清幽、恬淡的意境,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 :首句“水绕陂田竹绕篱”,诗人由远及近,先写远处流水环绕陂田,再写近处翠竹绕篱,展现出一幅田园风光图。 动静结合:前两句“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主要描写静景,描绘出村居的宁静氛围;后两句“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则通过描写老牛和寒鸦的动态,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村居的静谧。 色彩搭配:诗中所选的景物,如绿水、翠竹、夕阳等,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秋日氛围。 🌹重点字词赏析🌹 “绕”字:首句中两个“绕”字,生动地写出了流水的弯弯曲曲以及村庄周围竹林环绕的景象,不仅描绘出了乡村的自然风光,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尽”和“稀”字:次句中“榆钱落尽槿花稀”,“尽”和“稀”以静写静,描绘出深秋时节的清冷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引发诗人的寂寞之情。 “带”字:末句“带得寒鸦两两归”中的“带”字,运用拟人手法,仿佛老牛满怀深情地携带着寒鸦归来,生动地表现了老牛与寒鸦之间的和谐画面,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每日古诗#小学必背古诗 #学古诗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古诗中的秋水世界 背景:诗歌写江边柳影,秋水面铺陈柳影,花落人头,愁思暗生。 《赋得江边柳》 鱼玄机〔唐代〕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译文:柳影铺在秋水面上,花儿落在垂钓者头上。 启示:秋水柳影喻时光流逝,提醒我们珍惜青春,积极生活。 52 背景:词写秋日黄昏,秋水映斜阳,远山平林,景色演漾。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 贺铸〔宋代〕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译文:秋水斜阳荡漾金色,远山隐约隔着平坦树林。 启示:秋水斜阳展现自然之美,鼓励我们慢下来欣赏身边风景。 53 背景:诗歌赠别将领,腰横秋水雁翎刀,豪气干云。 《送毛伯温》 朱厚熜〔明代〕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译文:大将南征胆气豪迈,腰间横挎如秋水般明亮的雁翎刀。 启示:秋水喻刀光闪亮,象征勇气,激励我们面对挑战时勇敢无畏。 54 背景:词写秋日渔家,秋水无痕清澈,蓼花西风,小舟烟雾。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 谢逸〔宋代〕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 译文:秋水没有痕迹清澈见底。蓼花汀上西风吹起,一叶小舟行驶在烟雾里。 启示:秋水清澈象征心境纯净,鼓励我们保持内心透明,远离纷扰。 55 背景:词写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金钏,娇美动人。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宋代〕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译文:越女在秋水边采莲。窄袖轻罗衣衫,暗中露出双金钏。 启示:秋水畔劳动展现自然美,提醒我们劳动中创造价值与美丽。 56 背景:诗歌写秋日柴门,秋水宽阔,乱鸦揉碎夕阳,寂寥苍凉。 《小廊》 郑燮〔清代〕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译文:寂静柴门外秋水宽阔,乱鸦纷飞揉碎了夕阳下的天空。 启示:秋水寂寥引发孤独感,鼓励我们建设家园,温暖心灵。 57 背景:长诗歌写战乱,匣中宝剑如秋水,旗上风吹白虎,气势凛然。 《秦妇吟》 韦庄〔唐代〕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译文:匣中宝剑如秋水般拔出似青蛇,旗上大风吹动白虎图案。 启示:秋水喻剑光寒冽,象征正义力量,激励我们捍卫真理。 58 背景:诗歌写柏学士茅屋,晴云秋水,环境清幽,宜于读书。 《柏学士茅屋》 杜甫〔唐代〕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译文:晴云满户如车盖倾覆,秋水漫阶流淌决渠。 启示:秋水浮阶衬托读书之境,鼓励我们静心学习,提升自我。 59 背景:词写苕霅水清,秋水边远山簇拥,相对盈盈。 《卜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墨梅》四上古诗词~~ 精品课中怎么融入Ai设计~~ 《墨梅》融入AI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精准理解《墨梅》的字词含义、诗句意境,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通过AI工具提升古诗赏析与创意表达能力,能结合梅花形象输出个性化解读或作品。 3.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王冕的高洁品格,建立对“梅花精神”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鸣 二、教学过程(含AI工具融入) (一)导入:AI视觉化唤醒兴趣 1. 教师操作AI图像生成工具(如Midjourney、文心一格),输入关键词“元代风格、墨梅、淡雅、疏影横斜、纸本水墨”,生成3-5幅不同版本的《墨梅》图。 2. 展示图片并提问:“这些AI画的墨梅,哪幅最符合你想象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样子?为什么?”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墨梅”的形态与“清气”的意境。 (二)解诗:AI辅助深度理解 1. 字词解析:使用AI诗词助手(如“诗词吾爱”AI解读功能),输入诗句后,获取“洗砚池”“淡墨痕”“清气”等关键词的典故、古今含义对比,例如AI可关联王冕隐居作画的生平,解释“洗砚池”与诗人的关联。 2. 情感挖掘:让学生用AI情感分析工具(如腾讯云AI文本情感分析),输入《墨梅》全诗,查看AI输出的“情感倾向(高洁、淡泊)”“核心意象(墨梅=品格象征)”,再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背景,验证AI分析是否准确,深化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三)拓展:AI驱动创意表达 布置“AI+墨梅”创意任务,学生任选1项完成: - 选项1:AI续写/改编。用AI写作工具(如ChatGPT、豆包),输入指令“以‘墨梅的自述’为视角,结合王冕的品格,续写一段现代散文诗”,生成后学生修改润色,突出个人对“清气”的理解。 - 选项2:AI多模态创作。用AI视频工具(如剪映AI生成),将之前AI画的墨梅图、古诗朗诵音频(可自己录或用AI配音)结合,制作1分钟“《墨梅》意境短片”,配文标注诗句与个人感悟。 - 选项3:AI对比赏析。用AI搜索工具(如必应AI),查找“不同诗人笔下的梅花(如王安石《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让AI整理对比表格(诗人、诗句、梅花形象、情感),学生分析《墨梅》的独特之处。 (四)总结:AI成果互评升华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